|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郑州市 |
罗马字母拼写 |
Dàixiān Xiá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登封市 待仙峡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嵩岳志》载,相传旧时有道士望见仙人来往于柏洞中,故此洞又名为“天际真人洞”、“大仙洞”、“待仙洞”。待仙峡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
地理实体概况 |
待仙峡又名待仙沟、待仙谷、大仙沟、大仙峡,距登封市区西约5千米,此峡为少室山东部的一条大谷。长7100.00米,平均宽2200.00米,相对高差664.00米。它位于连天峰之东,少阳峰之南待仙峡地势险绝,景致幽雅。《说嵩》载峡景:“待仙峡较北峡奇险更甚。两岩巉峭,耸出云表,日月避亏,仰天一线。伫视,都蒴之势欲合。风吹嘘响,时如虎豹吼。”峡谷之口有安阳宫。宫西不远处有两个巨石,围20米,高约10米,传为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时留于此,人称“二郎石”。再西又有一巨石,下有石龛可容十余人。石壁上有明万历时登封知县傅梅的刻字:“庚戌(1610年)九月邢州傅梅再过此,长洲戚佰坚同游。”旁有古代游人题诗:“烟瘴山腰起,细雨天上流。舒蝉满山转,蝶儿花间游。”再往西数里,峡谷豁然开朗,有半亩大小,其四周绝壁环抱,花草芬芳,似世外桃源。峡谷尽处有坪,旧有玄武庙,侧有李拾遗祠,传为李渤读书处。庙、祠早已毁。坪之上有石寨,乃当地群众避乱时所筑。在其西北的高崖下有石洞,洞口一老柏倒挂如厦而覆盖洞口,人称“柏洞”,又称“柏厦洞”。据《嵩岳志》载,相传旧时有道士望见仙人来往于柏洞中,故此洞又名为“天际真人洞”、“大仙洞”、“待仙洞”。待仙峡之名就是由此而来。洞下有一泉,水赤味甘,人称赤泉。清高一麟有《待仙峡》诗:“地僻疑无路,山深别有天;樵歌云外得,飞瀑座中悬;涧锁千年雪,峰攒百丈莲; 真仙何处觅,落日走寒烟”。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