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邙岭
罗马字母拼写  Máng Lǐ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洛阳市  偃师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王筠注《说文》时说:(邙山)“山名亡山,故加邑为邙,亦名其邑也”。洛阳称其为北邙、北芒,因其在城北,故这样称之。偃师称其为邙岭,由来已久。邙岭乡省庄村境内有北魏大臣李冲墓,《魏书·李冲传》中有“托坟邙岭“的句子。《洛阳伽蓝记·平等寺》条内记载:“赠太原王(尔朱荣)相国晋王,加九锡,立庙于芒岭首阳”。邙山从洛阳向东,走势渐低,至孟津县张盘村时已成坳地;进入偃师境后,又突兀而起,遂有冯王山雄踞汉魏洛阳故城东北。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偃师市北部。所在(跨)行政区为山化镇、邙岭镇。邙岭北临黄河,南面洛河,西起新安县,东至巩义市洛河入黄河处,东西走向,地势西高东低,绵延起伏,总长138千米。平均海拔300米。属邙山山脉。顶部为农田,两侧亦有梯田。北侧依崖建有多个村落。树木多为柏树、杨树、松树等。灌木类以酸枣、荆条为主。草本植物主要由黄白草、野菊花等。植被覆盖率达到90%,有野山鸡、黄鼠狼等野生动物栖息于此。生态环境良好。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