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邙岭 |
罗马字母拼写 |
Máng Lǐng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偃师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王筠注《说文》时说:(邙山)“山名亡山,故加邑为邙,亦名其邑也”。洛阳称其为北邙、北芒,因其在城北,故这样称之。偃师称其为邙岭,由来已久。邙岭乡省庄村境内有北魏大臣李冲墓,《魏书·李冲传》中有“托坟邙岭“的句子。《洛阳伽蓝记·平等寺》条内记载:“赠太原王(尔朱荣)相国晋王,加九锡,立庙于芒岭首阳”。邙山从洛阳向东,走势渐低,至孟津县张盘村时已成坳地;进入偃师境后,又突兀而起,遂有冯王山雄踞汉魏洛阳故城东北。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偃师市北部。所在(跨)行政区为山化镇、邙岭镇。邙岭北临黄河,南面洛河,西起新安县,东至巩义市洛河入黄河处,东西走向,地势西高东低,绵延起伏,总长138千米。平均海拔300米。属邙山山脉。顶部为农田,两侧亦有梯田。北侧依崖建有多个村落。树木多为柏树、杨树、松树等。灌木类以酸枣、荆条为主。草本植物主要由黄白草、野菊花等。植被覆盖率达到90%,有野山鸡、黄鼠狼等野生动物栖息于此。生态环境良好。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