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大鸿山 |
罗马字母拼写 |
Dàhóng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新密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以历史典故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新密市南部,苟堂镇与禹州市浅井镇交界处,属具茨山系。山体为东西走向。由于山上黄帝文化遗址较多,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歌咏的对象。东接石牛山,西连刁嘴山,山势北陡南缓,山顶平坦,长约5.33千米,宽约3.21千米,大鸿山连绵起伏、青翠高俊,主峰大鸿寨山,海拔最高787.75米。山南侧土石裸露,为石灰岩结构。山上少树,北侧多植栗树、刺槐、杨树、山杏等果林和用材林,其植被覆盖率高并有150多种中药材伴生,山区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4.5度,年平均降水量648毫米。山上还有黄帝避暑洞、南泉寺、书堂庙、擂鼓台、摘星楼、皇帝女儿梳妆台等大小山峰和历史文化遗址。大鸿山主峰之上,在东西约2.5千米的峰顶上,人们垒石为垣,筑有一雄伟壮观的古城,称为大鸿城,后明代经过整修,又称为大鸿寨。明朝末年河南尉氏人、工部尚书靳於中告老后,隐居大鸿山,曾在大鸿城上修筑大寨,保民平安。如今,站在大鸿城上,想象当年的鼓声阵阵,仿佛又回到黄帝练兵讲武、备战蚩尤的峥嵘岁月。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