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陉山 |
罗马字母拼写 |
Xíng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南山 |
曾用名 |
邢山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新郑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陉,为山脉中断之意(《尔雅》中记载,“山绝陉疏,谓山形连延忽中断绝者名陉。”)。而此山为具茨山余脉,向西北于具茨山中断,独成山峰,故名陉山。 |
地理实体概况 |
陉山位于新郑市西南,距观音寺镇政府西南6.60千米,是新郑市、禹州市、长葛市的交界处。陉山系伏牛山-嵩山余脉,以山脊为界,南属长葛市,西属禹州市,北属新郑市。陉山为具茨山的余端,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50千米,宽约1.50千米,面积约4.0000平方千米(新郑市境内约2.0000平方千米)。山峰海拔高329.70米。山体石质为元古震旦纪肉红色石英岩构成。山坡上有杏、酸枣树等。山顶上有子产墓。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去世后葬于陉山山顶。据《水经注》记载:“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累石为坟,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此地为新郑古八景之一的“陉山晚照”,此地石壁嶙峋,苔斑苍翠,日暮斜阳掩映,余晖灿然,感慨系之。明新郑县令陈大忠《陉山晚照》:蕞尔孤城摄大强,公侨八面一身当。千秋事业垂青史,犹带余晖映夕阳。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