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太室山 |
罗马字母拼写 |
Tàishì Shā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登封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太室山位于登封市北部与巩义交界处,大而有石室,故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太室山位于登封市北,东起猎渔沟,西至峨岭口,北至倒拜沟,南至中岳庙,东西长20.0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面积60平方千米,海拔1492.00米,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前寒武纪地层,经“嵩阳”、“中岳”、少林”、三次造山运动又受“燕山”运动影响而成,南麓为褐土类,有栎、松、侧柏、刺槐、榆、椴等。森林覆盖率45%,属嵩山石英岩体。书院河、五渡河源起南麓,石淙河起北麓九龙潭。矿藏有石英石、大理石、钾长石、水晶石、麦饭石、嵩山玉等。五指岭在东,辕山居西,颍河位南,黄河、洛水在其北。太室山胜景多在山阳,绵亘横阔,高耸如立。正面仰望,浑沦端正,如巨龙盘卧,素有太室如龙眠之说。近则岭壑开绽,入则峭壁参差。南多悬崖,北多峻岭,东多断峤,西多重嶂。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除主峰峻极峰以外,还有青童、黄盖、浮丘、三鹤、万岁、玉镜、狮子、虎头、起云、凤凰、金壶、玄龟、卧龙、会仙、子晋、玉柱、老翁、玉人、玉女、金匮、积翠、太白、鸡鸣、春震、悬练、周道、胜观、石幔、松涛、河带、桂轮、立隼、观香、望都,岩嶂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山上高僧、名道、文杰相继云集,遂成三教荟萃之地,寺、庙、宫、观密布于南麓山坳中。嵩山风景名胜区有二景区在此。东南麓为中岳庙景区,有太室阙、中岳庙、卢崖寺等。南麓为嵩阳书院景区,有启母阙、崇福宫、老君洞、嵩阳书院、法王寺、嵩岳寺、会善寺、少室阙、永泰寺等。有公路通往各游览景点。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