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济河 |
罗马字母拼写 |
Jì Hé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珠龙河 |
曾用名 |
沇水、济水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始为沇水,大禹治水时导沇水东流为济,故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济河长10千米,东西走向,河流类别为地上河、外流河、常年河,径流量2.3立方米/秒,流域面积62平方千米。建国后,济河几经治理,建成了济河灌溉区,常年流量为1.5-2.3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河流历史文脉:唐朝河阳节度使温造在济渎庙东开挖千仓渠,沿珠河筑上堰,经铁岸至碑子斗门桥,分灌堰头、西水屯、西许、东许、莲东、闫庄等村稻田;沿龙河筑下堰,自龙潭至碑子,分灌南北屯、北水屯、堽头、马头等村稻田,并于堰头分支南流,于玉泉会蟒、湨二河。二堰之水东流至南程合二而一,经水东村至柏香分为二支:一支东南流,经温县故城入黄河,此为故道;一支东流,灌沁阳城壕后,东入沁河。近代,黄河南岸之济河下游故道,被黄河侵占;北岸之上游,因水小道淤,则不出济源市境。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