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峡窝镇
罗马字母拼写  XiáwōZhè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郑州市  上街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峡窝地处南北两道岭之间的狭长地带,而且当地人世居窑洞,俗称“窝”,故名峡窝。1994年7月,河南省政人民府批准峡窝乡撤乡设镇,正式设立峡窝镇。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南部,与荥阳市和巩义市毗邻。东与荥阳市城关乡相邻,西与巩义市米河镇、荥阳市高山镇搭界,南至荥阳市刘河镇搭界,北与荥阳市汜水镇、王村镇相连。面积约46.8600平方千米,人口约4.20万人,主要由汉族人员构成,还有回族、满族等民族。行政区划单位为乡,行政级别为乡级,行政区划代码是410106110,上级行政区为上街区,政区的历史沿革:解放后,汜水与广武2县合并为成皋县,峡窝镇属成皋县第五区,1954年成皋县与荥阳县合并后,峡窝镇被划为第十二区,1958年十二区改称马固人民公社。1959年4月,马固人民公社划归上街区管辖。1964年成立峡窝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峡窝乡。1994年撤乡设镇更名峡窝镇。2004年7月峡窝镇整建制划归上街区。下辖营坡顶、东林子、西林子、老寨河、杨家沟、冯沟、方顶、魏岗、柏庙、南峡窝、西街、观沟、郊段、左照、寨沟、北峡窝、西涧沟、大坡顶、马固、石嘴、沙固、上街、武庄,共23个村民委员会和振兴、晨光2个社区居委会。政府驻地位于上街区政府西南方向1.40千米。峡窝镇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湿热同时,干冷同期。春季气温回暖较快,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高度集中;秋季凉爽,时间短促;冬季漫长而寒冷,雨雪偏少。年平均气温为14℃,全年日照时数233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全年无霜期223天。有农委、科技局、计生委、老干部局等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主要旅游景点为五云山山地公园,属伏牛山的余脉,最高的五云山海拔589.04米,全境平均海拔高度为250.17米。2014年全镇财政收入11129.6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4.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34.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6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632.00元。辖区内耕地面积14.6667平方千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年产量约为1400.00万千克,且旱涝保收,历史上很少有灾害之年。其他农作物则为大豆、红薯、谷子等,是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地。有林地15.3333平方千米。工业以炭素、铸造、机械制造加工、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为主。中东部规划有郑州市上街区产业集聚区。辖区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401人,专任教师41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1296人,专任教师74人;初中1所,在校学生1642人,专任教师141人。1995年获得省级科技示范镇称号。有村级卫生所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拥有学校体育场2个。有公交线路3条。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绿化率48%。东侧有豫西最大供电站,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供应全镇用电。辖区内主要交通干道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中原西路、科学大道。联系电话037168919766,邮政编码450134。20世纪90年代,峡窝镇跻身于全省经济实力50强和郑州市经济实力30强乡镇,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改革开放建设试点镇”和“中州名镇”,是全省首家被省政府命名的科技先进乡镇和科技示范镇,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乡镇之星”。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