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高山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Gāoshān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荥阳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古有高姓聚居,得名高山村。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荥阳市西部,镇人民政府驻高山村政通路,东南距市人民政府驻地15千米。东与上街区峡窝镇为邻,南、西南、西部与巩义市米河、小关、大峪沟、河洛4镇相接,北至汜水镇。行政区划单位:镇。行政级别:乡级。行政区划代码:410182106000。电话区号0371,邮政编码450135。辖高山、许村、纸坊、潘窑、穆沟、竹园、石洞沟、白水峪、杨桥、乔沟、余顶、妥要、庙沟、吴沟、竹川、西冯沟、苌岗、冢岗、苗顶共19个村民委员会,81个自然村。政区沿革:明、清属汜水县高阳乡。清光绪三年(1877年)分属纸房仓、竹川仓、高山仓、穆沟仓、石磴沟仓、马固仓。1912年属西南区。1921年属第四区。1940年属锦川乡。1948年10月属成皋县竹川区。1949年10月析竹川区置高山区,区址许村,1954年6月属荥阳县第十一区。1956年辖区分属竹川、石洞沟(乡址竹园)中心乡;1958年5月置高山乡,乡人民政府驻高山村,8月改置高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改为高山区,1963年2月恢复高山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为高山乡。1996年8月撤乡设高阳镇。2004年9月更名高山镇,沿用至今。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5千米。总人口2.39万人,均为汉族。总面积61.7000平方千米。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块分散,山岭沟壑相间,地表起伏。地势由西南嵩山余脉向东北耿家河倾斜,海拔一般在250米。过境河流有耿家河、磴固川和汜河3条,属黄河水系,为季节性河流。有少量建筑用青石、红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境域南部。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16.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27.69亿元、399.13亿元、143.42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0.0、25.2。财政总收入34.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4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亿元。耕地42006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201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是荥阳市乡镇企业起步最早的乡镇,被称为“阀门之乡”。2014年工业生产总值144.4亿元。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郑州高压阀门厂、河南省高山阀门有限公司、郑州市荥阳通用阀门厂、郑州市电焊条材料厂、荥阳市金孔炭素实业有限公司、荥阳市永联炭素制品有限公司、河南高中压阀门厂等。2004年兴建高山镇阀门产业园,2005年被评为郑州市中小企业创业园。2006年河南省高山阀门集团公司的“高山”牌阀门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郑州高压阀门厂的“GP”生产牌阀门被评为河南省免检产品。2014年产各种阀门19万吨,销往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欧美、东南亚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财政收入3326万元,财政支出1956万元。铁路陇海线、高铁郑(州)西(安)线分别从境北部、南部穿过,东傍国道310线。境内有县道3条,乡道12条,道路总里程138千米。19个村全部建成村级文化站,有郑州市示范农村文化大院19个。有幼儿园1所,小学1所,初中1所,有高山镇卫生院1所。有逍遥观、竹林活水、灵山庙、三义寨等景点。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