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米村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Mǐcūn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郑州市 新密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明洪武年间,米氏始祖从山西泽州迁入数户米姓人家,取名“米村”。又因镇政府驻此地,故得名米村镇。 |
地理实体概况 |
米村镇位于新密市西北部,距新密市政府9.8千米处。平均海拔318米,东至袁庄乡和西大街街道的马庄,西至登封市和巩义市,南至牛店镇,北至荥阳市。下辖米村、宋村、下王、孟庄、方山、于湾、马寨、慎窑、范村、月寨、贾寨、朱家庵、拐峪、蔓菁峪、白槐、柿树湾、杨岗、茶庵、杨寨沟、金井沟、温庄21个村民委员会。其西北部有双牛山,东北部有五岭寨,伞盖山(是境内的天然屏障),香炉山(小顶山)。境内有子节河,发源于尖山寺沟流经白槐、柿树湾到慎窑汇入子节河。米村镇有小型水库2座,分别是宋沟水库和大石门水库。政府驻地米村。总面积60.239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46.67平方千米,宜林荒山面积2000公顷,土壤有黄土、红土、白善土、黄姜土、红姜土、黑油土、两合土、黄石碴混合土等。总人口约3.54万人。属于副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大陆型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4.5度,平均日照时数为2104.7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8.6毫米,有五指岭和东麦熟堌堆等著名的山峰、山脉位于境内。有绥水河等河流。主要的交通干道有郑少高速横穿米村镇东西,在杨岗设有新密市西站出入口;省道232线(荥密路)纵贯南北;90%以上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有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初中2所,小学10所,幼儿园8所,省级电力实验基地1个、卫生院1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等35个主要的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也称郑韩长城)、镇远炮台、望京楼遗址、火神庙、清贤寺、天龙寺、五龙寺、米家堂及玉石菩萨、慎氏家庙等古迹遗存,神仙洞国家3A级风景区,杜鹿鸣等著名历史人物。有核桃、金银花、玉米糁、柿子醋、米醋、杂粮等特产。境内地势北高南底,北部为双牛山区、中部为浅山丘陵地区、南部地形较为平坦。主要的工业以化工、机械、玉雕、建材、耐火材料、饮料等为主,主要的企业有郑州科信炉料有限公司、郑州耐都热陶瓷有限公司、郑州远见矿用设备有限公司等。主要的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为主,兼有少量的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米村集市形成。米村镇的民间文艺形式多样,有范村的舞狮、下王的高跷、方山的腰鼓、米村的盘鼓、拐峪的说书戏(即河南坠子,比较有名的说书戏人员有徐科举、徐富生和张保德)、蔓菁峪村的火神庙(相传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等。米村镇境内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四大宗教。2009年12月,米村镇被河南省绿化委员会评为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镇;2011年1月,被郑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郑州市卫生镇;2013年2月,被河南省档案局、民政厅、农业厅评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联系电话是0371-69211152,邮政编码是452394。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