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安丰乡
罗马字母拼写  ānnfēng Xiā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安阳市  安阳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1952年,省、地、县三级政府,均将该乡确定为棉花种植区,以创造植棉先进经验。1958年,全乡6万多亩棉田夺取亩产百斤皮棉的大丰收,出席了全国农业表彰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嘉奖;加之以境内有名闻遐迩的古镇——丰乐镇(一普后改称南丰、北丰),该镇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合作化高潮时曾建安丰农业生产合作社,凑巧此后该乡的棉花取得大丰收,受到国务院表彰,于是决定将当时的邵家屯乡改称安丰乡,意为安阳(主要指当时的邵家屯乡)棉花大丰收、受国务院嘉奖留作纪念。
地理实体概况 安丰乡位于安阳县北部,东至柏庄镇,南至洪河屯乡,西至伦掌镇,北至河北省。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9.0000平方千米。下辖北丰村村民委员会、北李庄村民委员会、北张家庄村民委员会、蔡村村民委员会、崔庄村民委员会、大夫村村民委员会、大刘庄村民委员会、东稻田村村民委员会、东高穴村村民委员会、东天助村村民委员会、付家洞村村民委员会、谷家咀村村民委员会、固岸村村民委员会、郭家屯村民委员会、韩家寨村村民委员会、洪河村村民委员会、后稻田村村民委员会、后净渠村村民委员会、吉庄村民委员会、靳家屯村民委员会、李家坡村村民委员会、林县庄村民委员会、刘家屯村民委员会、木厂屯村民委员会、南丰村村民委员会、前稻田村村民委员会、前净渠村村民委员会、上天助村村民委员会、邵家屯村民委员会、施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太平店村村民委员会、韦家洞村村民委员会、西高穴村村民委员会、西马庄村民委员会、下天助村村民委员会、英烈村村民委员会、渔洋村村民委员会、翟庄村村民委员会、张家洼村村民委员会、张显屯村民委员会、赵村村民委员会、赵家窑村村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1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0万人,主要由汉族构成。政府驻地位于安丰乡张家庄5号,驻地人口约0.1万人。全乡西部丘陵,东部平原,107国道、京广铁路、翟曲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乡43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建有高标准汽车客运站一座。 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1摄氏度。有安丰乡卫生院、安丰乡中心校等主要单位。安丰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粮菜果畜生产基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红萝卜、山药、朝天椒、草莓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2011年全乡红萝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山药面积8000亩、朝天椒面积5000亩、 草莓面积5000亩、蛋鸡存栏80万只、生猪存栏2万余头。安丰乡农特资源品质优异、独特,已形成品牌优势,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农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石家庄等地,颇受客商的青睐。安丰乡畜牧业发展势头劲强,有着畜牧养殖的传统习惯,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乡畜禽品种有鸡、猪、牛、羊、兔、蝎、鹿、海狸鼠等,安阳市睿和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安阳县畜牧业的龙头企业。安丰乡旅游资源丰富,多处自然、人文景观散布于全乡境内:1、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曹操高陵位于西高穴村,曾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固岸墓地位于固岸村,是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3、安阳市八大景之一的“漳河晚渡”位于安丰乡渔洋村西北的漳河河畔;4、在北丰村东,保存有魏国邺令西门豹祠,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5、在英烈,有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英烈英烈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6、在英烈村西北,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避暑消夏胜地——“岳城水库”;7、浓缩了6000年中华文明史的古村落——渔洋村,成为了探询中华文明史的理想胜地。2009年12月27日,在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政府网址:http://www.ayx.gov.cn/ayx/index。jsp?websiteId=167。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