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耿黄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Gěnghuáng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新乡市 凤泉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所辖行政村村名而定名“耿黄”。 |
地理实体概况 |
耿黄镇属凤泉区,为乡级行政区。镇域位于凤泉区中部,共产主义渠北邻,辖区东、北部与潞王坟乡相接,南部与牧野区牧野镇搭界,西部与大块镇接壤,西北部与辉县市孟庄镇毗邻。镇人民政府驻耿庄村西,东北距区政府驻地0.8千米。耿黄镇下辖耿庄、尚介、何屯、杨九屯、小黄屯、大黄屯、东张门、西张门、南张门、东鲁堡、西鲁堡、南鲁堡共12个行政村,下设97个村民小组。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6千米,总面积21.1546平方千米,至2014年常住人口28695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6.44人,民族主要为汉族,其他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主要驻镇单位有区总工会、区人民检察院、新乡十中英才学校和新乡市第二十三中学等。
自然条件:耿黄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在何屯村北,海拔80米,最低处位于杨九屯村东,海拔68.9米。镇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其特点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气温14.2℃,1月最冷,7月最热。年降水量月617.8毫米,以降雨为主,多集中在7、8月。镇域内土地资源较好,土壤肥力较高,适宜农业生产。水资源相对贫乏,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仅有过境人工河——共产主义渠。
交通运输:耿黄镇东邻107国道,京广铁路大动脉穿境而过,东西向有晋新高速、暄和大道、宝山大道、区府路穿越,南北向有团结大道、山詹线、愚南线、新中大道、卫鲁线过境,形成了镇域内重要的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
矿藏特产:耿黄镇矿产资源储量较少,主要分布于镇域北部与潞王坟乡交界地带,矿藏主要为非金属建筑材料泥灰岩、白垩土、石灰岩三种,以白垩土储量最丰。耿黄镇特产主要为大黄屯白垩土、张门大葱、南张门葡萄、鲁堡无公害蔬菜。其中张门大葱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曾在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2-1620)成为贡品。
经济概况:农牧业方面,耿黄镇现有耕地17175亩,人均0.63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据统计数字显示年粮食生产总量达1.3万吨,人均4700千克。经济农作物主要为葡萄、苹果、有机蔬菜等。畜牧业以养猪、养羊为主,肉类年产量1524吨。工业方面,耿黄镇树立规划先行、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为目标,科学编制耿黄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三化”协调发展发展方案,初步形成了卫北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协调发展的格局。耿黄镇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1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9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81元。驻镇企业主要有耿庄集团、河南新乡众邦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新乡市城投混凝土有限公司等。
教育卫生:耿黄镇共有大、小型幼儿园20所,小学9所,中学2所,主要教育机构有宝山路小学、新乡十中英才学校和新乡市第二十三中学等,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全乡共有村级卫生基层站所36个,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100%。社会公益方面,尚介村设有老年公寓1所,赡养孤寡无助老人。
人文文化:耿黄镇文化底蕴深厚,早有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古有汉代粮囷、唐代石塔,今有尚介梨园戏迷俱乐部、大黄屯盘鼓队、大黄屯割积等非物质文化流程。著名历史人物有帝师郭淐、路珠、曹谦、朱贯一、胡承先;近、现代名人有孙中山秘书张善与、同盟会会员郝周、国家级先进人物耿瑞先、省部级先进人物田金生等等。
行政区划代码:410704101;邮政编码:453011;长途区号:0373。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