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中站区 |
罗马字母拼写 |
Zhōngzhàn Qū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焦作市 中站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地处东大井、西大井两大煤矿之间,属煤炭运输枢纽中转站,故名中站。 |
地理实体概况 |
中站区位于焦作市中北部,东南距焦作市人民政府驻地5.8千米。东邻解放区、南邻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与博爱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山西省接壤,北邻修武县。行政区划单位为市辖区,行政级别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410803,政府驻地为解放西路中站段5号,隶属于焦作市,下辖许衡街道、府城街道、龙翔街道、李封街道、王封街道、朱村街道、冯封街道、龙洞街道、月山街道、丹河街道10个街道。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千米,总人口12万人。民族构成主要为汉族和回族。中站区地处太行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有大小山岭6座,海拔高度为300~940米。主要河流有大沙河、白马门河、连深河。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最高温度32.0℃,最低温度-2.9℃,年均降水量58.4毫米,年均无霜期237天。中站区交通便捷,是河南进入晋东南的门户,晋新、焦桐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南水北调工程贯穿境内,使中站区成为了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富水区;“西气东输”工程支气管道加压站设在辖区内,可充分满足本区生活及工业用气;中站区因矿成区,境内原有李封矿、王封矿和朱村矿三大矿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煤炭资源枯竭,李封矿和王封矿封井转型。拥有“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的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位于中站区。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化工、采矿、建材、机械制造等多种产业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化城区。辖区内文化活动中心有焦作市中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站区老年活动中心;教育单位有焦作市第四中学、焦作市许衡中学、焦作市中站区造店回民学校等;科技单位有河南省无机氟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果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医疗单位主要有中站区人民医院、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一分院等;社会公益单位主要有幸福港湾敬老院、焦作市中站区中心敬老院等。2014年度,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完成52.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3亿元,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0元。辖区内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鸡等家畜为主,土特产品有桑园林场连翘茶。名胜古迹和著名旅游景点有府城早商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许衡陵园、张昺墓、靳德茂墓、北朱村古民居。辖区内的著名历史人物主要有许衡(元代著名理学家、政治家)、靳德茂 (正三品太医院副使)和民族资本家靳法蕙等。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2件:1938年12月4日,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第二大队被国民党军队伏击的许河事件;1939年农历9月11日,驻守焦作矿区的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麻掌惨案”。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