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武陟县
罗马字母拼写  Wǔzhì Xià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焦作市  武陟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武陟志》解释为“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或为崛)兴兹土,故名”,说明周武王发起“牧野大战”的大军先屯驻在这里,然后由此兴师灭商,建立了强大的周王朝。简言之,武陟,是周武王兴起而得名。
地理实体概况 地处焦作市东南部,西北距焦作市政府20千米。东与新乡市的获嘉、原阳二县为邻,南隔黄河与郑州市惠济区、荥阳市相望,西与温县、博爱县接壤,北与焦作市山阳区、修武县毗连。毗邻的相关行政区为获嘉县、原阳县、郑州市惠济区、荥阳市、温县、博爱县、焦作市山阳区、修武县。行政区划单位为县,行政级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410823,上一级行政区焦作市,下辖木城街道、龙源街道、龙泉街道、木栾街道、西陶镇、詹店镇、大封镇、谢旗营镇、乔庙乡、嘉应观乡、圪垱店乡、三阳乡、小董乡、大虹桥乡、北郭乡15个乡级政区。面积约797.92平方千米,人口约71.62万人,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占98.5%,有回族、苗族、满族、布依族、壮族、土家族等21个少数民族。政府驻地位于兴华路008号,政府驻地人口14.74万人。政府网址:www.wuzhi.gov.cn, 区号0391,邮政编码 454950。 境内大部分地处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海拔高度由107米降为81.3米,相对高差25.7米左右,比较平坦。由于受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和改道的影响,地貌形成了岗、坡、洼相间,微度起伏的特点。其地形可分为河漫地、洼地、岗地、沙丘以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洪积冲击平原6个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3℃,最高温度43.2℃,最低温度-22.4℃,年均降水量538.2毫米。主要河流有黄河、沁河、蟒河。 主要交通干道有京广铁路、郑焦城际铁路、原焦高速、长济高速、郑云高速和郑常线、获轵线、焦西线、山詹线、斗武线、斗武支线6条省道,有县道13条。有焦作东站、老田庵、武陟站等3个火车站,有武陟、小徐岗、嘉应观三个高速公路出入口。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1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69元,农民人均纯均收12567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3.4亿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3亿元。 工业主要以造纸、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为支柱,有武陟县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东区、武陟县城北重工业区、武陟县城区重工业区4个工业园区。2014年工业增加值 184.2亿元,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8.8亿元,增长12%。 有耕地面积72.5万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3.4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牛、奶牛、羊、肉鸡、肉鸭等为主,渔业以池塘养殖鲤鱼为主,2014年肉类总产量6.46万吨。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77.8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6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2亿元。 主要土特产为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等“四大怀药”和武陟油茶。 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有黄河交通学院、武陟县第一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武陟县城关高中(市级示范性高中)、武陟中学(市级示范性高中)、武陟县职教中心、焦作护理学校、武陟县实验中学、武陟县兴华中学、武陟县人民医院、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武陟县中医院、武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嘉应观风景区为国家级AAAA级风景名胜区;有嘉应观、妙乐寺塔、千佛阁、青龙宫、商村遗址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县级文物保护点122处。著名历史人物有:东汉司徒今北郭乡的蔡茂,魏晋贤士今大虹桥乡的山涛、三阳乡的向秀,明朝著名学者今詹店镇的何瑭,晚清重臣今木城街道的毛昶熙、毛树棠,近代民族资本家今木城街道的鲁连城,著名生物学家西陶镇的郝象吾,建筑水利专家西陶镇的史隆甫,当代古典文学家大虹桥乡的李嘉言,开国少将小董乡的彭施鲁等。 主要历史事件有:1938年发生在三阳乡的傅村惨案,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渠首。1999年6月,江泽民视察嘉应观;2008年8月,胡锦涛视察武陟农业生产。 2014年末有高中4所,初中3所,小学153所,幼儿园215所,职业学校2所,文化艺术团体75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个,剧院(场)3座,文化馆1个(全国一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7万册,全国三级图书馆、全省甲级图书馆、第一批河南省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3079余件套,拥有国家一级馆藏文物1件,二级30件,三级417件)。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武陟县豫剧团、武陟县诗书画研究会、武陟县戏迷协会。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龙灯、旱船、怀梆、舞狮、二股弦、高跷、四股弦、哼小车、大辨戏、背桩、霸王鞭、担经扑娥、盘鼓、大架等。董永传说、二股弦、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陟盘鼓、武陟油茶制作技艺、大辫戏、东路怀梆、哼小车、黄河号子、大圣鼓、阴阳八卦拳、陈氏正骨、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四股弦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5项。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