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小董乡
罗马字母拼写  Xiǎodǒng Xiāng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焦作市  武陟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小董,据传汉孝子董永居此,以董姓得名。又说沁河滩中原有一董村,人们为避水患逐渐北迁至此,与原来的董村相对应得名(大董村已没于沁河中)。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武陟县西北部,北、东临三阳乡,南濒沁河与西陶镇、大虹桥乡隔河相望,西与博爱县接壤。行政区划代码:410823203。辖北王、高村、大陶村、南官庄、南归善、北归善、小董、卧牛庄、贾村、南耿村、北耿村、磨庄、岗头、新李庄、乔庄、楼下、朱村、沁阳、渠下、南王20个村民委员会。面积50.4平方千米,人口4.68万人,男女比51.9:48.1,均为汉族。乡政府驻北王村振兴路89号,邮政编码454993,距武陟县城18千米。 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平均海拔92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2.4℃(2005年7月22日);极端最高气温42℃(2011年6月9日)。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境内河道有沁河、蒋沟、勒马河。 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25.9%;有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2家金融机构开设的营业部。 形成了造纸、机械、建材、纺织、食品加工、医疗制剂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14.1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喜来多罐头成为全国著名品牌。 耕地面积4.5万亩,人均0.96亩,粮食作为以小麦、玉米为主。食用菌、洋葱、韭菜、西瓜种植和长毛兔饲养已初步形成特色,以磨庄为中心的1500亩食用菌专业园区和以沙澧特黄梨种植为主的小杂果基地,拥有食用菌大棚700座、沙澧特黄梨等小杂果1000亩;打造裕丰、银江等4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精品名片,产量达3500吨,增加农民收入900余万元;有沁阳、渠下洋葱,朱村优质西瓜,北王怀药,乔庄长毛兔,南官庄种蛋鸡,小董村生猪,贾村麻糖加工等11个以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专业村。乔庄长毛兔养殖由过去的分散养殖发展到现在集中连片养殖,并且带动周边沁阳村、李庄村规模养殖,现在养殖户达1000余户,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渠下洋葱不断改良品种,辐射沁阳、朱村、楼下3个村,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0亩,远销东北、山西等省市;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0811元,先后被焦作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特色农业乡镇”,被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乡”和“河南省食用菌先进基地乡”。 2014年,20个村全部建成了高标准、规范化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被评为焦作市文化中心建设先进单位,有各种文艺团体39个。2014年末有幼儿园13所;小学17所,在校生3623人,专任教师1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013人,专任教师93人。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34所,乡政府机关被命名为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3%。2014年未,全乡20个村委会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现可收各类卫视节目52套。 有乡敬老院一所,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39人。 有董永墓、孙真墓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点12个。董永墓位于小董村村西,距县城15千米。墓呈圆形,高4~5米,占地213平方米,有清代墓碑1通。“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源自小董,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著名人物为开国少将彭施鲁。彭施鲁(1916年~2009年)原名王鹏华,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人。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2月至1945年11月在东北抗日联军工作,先后担任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部秘书、第四团政委、后方留守处主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二支队教导大队政委等职。1942年8月先后任苏联红军远东红旗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及营部参谋等职,并被授予苏军上尉军衔。1945年9月任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员、司令员。1945年9月下旬,任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党委书记。1945年11月随抗联部队退出苏联红军第八十八旅。1946年8月至1979年3月先后担任东北军政大学和江分校副教育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第二十七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军委校部编硏处处长,总参军校部、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73年10月任解放军体育学院筹建小组组长,1974年10月出任院长。1979年3月,任国防科委司令部副参谋长。1982年8月任国防科工委司令部顾问。曾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荣获苏联政府红星勋章、俄罗斯政府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和朱可夫纪念章、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老战士纪念章。2009年11月7日因病在京逝世。 土特产品有贾村的芝麻糖,北王、小董村的怀牛膝,磨庄村的食用菌,大陶村的中华珍宝系列罐头。贾村麻糖以质地好、入口酥、口感好远销全国各地,被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已家喻户晓,成为省级特色食品。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