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赵和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Zhàohé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焦作市 孟州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镇政府驻赵和而得名。据传,古时候有个叫赵豁的人在此开一饭店,过往客商到该店歇脚就餐,将该饭店叫赵豁;后来郭、乔、栗3姓相继迁来,依店定居形成村庄,由于同音演化而得名赵和。 |
地理实体概况 |
赵和镇位于孟州市西北部。东与谷旦镇、河雍街道为邻,南与西虢镇接壤,西与槐树乡和济源市毗邻,北与沁阳市柏香镇相接。行政区划单位镇, 行政级别乡级,行政区划代码410883104,电话区号0391,邮政编码454795 。上一级行政区孟州市,下辖西赵和、东赵和、行庄、冯庄、范庄、苏庄、冶墙、还封、白墙、田旺、西冶、坡掌、北冶墙、青龙沟、南临泉、中临泉、北临泉、西庄、璩沟、大马沟、小马沟、秦沟、柴河、石沟、上坡、下坡、东小仇、胡庄、水运、孙村、司家沟、西小仇、大仇、上寨、雷疙瘩、廉庄、车村、仇庄38个行政村。总面积77.6平方千米,地处太行山南丘岭向黄河冲积平原过渡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78米,最低海拔126.6米。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 14.5℃,最高温度 42.9℃, 最低温度-14.8℃,年均降水量577.1毫米,年均无霜期 211天。总人口3.9万人,均系汉族。
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5万元。工业初步形成以华强橡塑有限公司为主的新材料加工产业,以焦作孟鑫特殊钢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圣德工业制品有限公司为主的轻工业,以圣发生物能源为主的化工业等产业。2011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农业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是苹果和地黄,畜牧业以养猪、养鸡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3元。主要交通干线有省道获轵线和县道赵孟路、东全路。主要河流有蟒河、南那河等。境内有赵和镇卫生院、东小仇卫生院、赵和镇中心校、赵和镇东小仇中学、赵和镇冶墙中学、东赵和小学、冶墙小学、东小仇小学等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农村住房,以砖瓦二层楼房为主。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龙、高跷等。赵和镇为“河阳花鼓戏”的发源地,被河南省命名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胜古迹:(1)冶墙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冶墙村西高岗上,1983年被定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清凉寺,位于苏庄村西北,金代创建,1193年、1483年、1509年多次重修,日军侵占孟县时遭到轰炸,1958年拆毁,近年附近村民集资重建。(3)韩氏祖茔,位于苏庄村北岭,俗称“韩坟”,韩愈六世祖韩茂、韩愈父亲、叔叔、兄、嫂等葬于此,孟州市文物保护单位。(4)凌胡冢,位于胡村村北,冢高6米,周长33米,相传为北魏时看守废太子的凌、胡二将军的墓葬,1999年被孟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张桥,也称双桥,位于雷疙瘩村北,为明代张氏所建;桥长32米,宽3.6米,上下两个大桥孔,高30米,至今保存完好,1999年被孟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敬胜寨,位于冯庄村东南,同治元年(1862年)由东赵和郭士进、冯丙书倡修,是我县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处古寨。
著名历史人物:(1)汤化武,孟县廉庄村人,1913年生,曾任太岳四地委秘书长、太原工学院图书馆馆长等职。(2)张之强,1915年生,孟县璩沟村人,曾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卫生部副部长。(3)崔凤山,生于1927年,孟县田旺村人,曾两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荣获特等功三次、甲等功一次,他所在的排,被授予“崔凤山英雄排”称号。
主要历史事件:(1)孙村惨案,1942年11月8日,日军包围孙村,奸淫妇女42人,杀死村民30余人,四处纵火,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烧毁房屋3724间。(2)下坡惨案,1941年11月11日,日寇扫荡下坡村,烧毁房屋800多间,将躲在两孔窑洞中的一百余名村民烧死和熏死。(3)土匪慕三海祸还封,幕三海,济源南荣村人,抗战期间济源县大土匪头子,带领数百土匪长期盘踞还封、坡掌等村,抓丁征兵,挖战壕、筑碉堡、修炮楼,抢粮绑票,奸淫妇女;仅还封村就被枪杀12人,砍伤5人,饿死87人,其中17户全家死绝。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