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源汇区 |
罗马字母拼写 |
Yuánhuì Qū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漯河市 源汇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所处位置在两河交汇处而得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漯河市西南部,东邻京广铁路,南与驻马店市西平县接壤,西与舞阳县相邻,北濒沙河;东西最大长度26.5千米,南北最大宽度18.35千米,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是漯河市的商贸、教育、文化、体育中心。辖马路街、老街、顺河街、干河陈4个街道和大刘、空冢郭、阴阳赵3个镇及问十乡;有19个居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41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51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6.72%,回、满、蒙等11个少数民族占3.28%。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主要有沙河、澧河、唐河。
地处淮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温暖半湿润区,是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228.9小时,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805.2毫米,年均无霜期216天。地表水年均径流量3.7亿立方米,沙、澧河过境水径流量27亿立方米,澧河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源二级标准,地下水质良好,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境内交通运输发达,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京广铁路、京广高铁、107国道自北向南,宁洛高速公路自东向西穿越而过,另有漯平铁路西接焦枝线、漯阜铁路东接京九线,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境内有火车站2个,汽车站3个,即:漯河站(火车)位于公安街南段东侧,漯河西站(高铁)位于汉江路西端,漯河汽车客运站位于人民路与京广铁路涵洞西南角,恒通汽车客运站位于公安街与老街交叉口西北角,汽车客运西站位于漯舞路与107国道交叉口西南角。有高速公路站1个,即漯河西站,位于宁洛高速与107国道立交桥西侧,高速服务区1个,即漯河西服务区。境内有17条公交线路起始或经过,设立公交站点146个。有加油站26个、加气站2个。辖区南北主干道有交通路、文化路、五一路、泰山路南段、嵩山路南段、太行山路南段等,东西主干道有滨河路西段、马路街、老街、人民路西段、大学路、长江路、汉江路、建设路、湘江路西段、银江路、柳江路、南环路西段等。沙、澧河上有大型公路桥梁10座、铁路桥梁3座,京广铁路涵洞3个、立交桥3个,其他大型立交桥4座。
境内商业形成于明永乐年间,昌盛于民国。1930年后,商业发达,各业兴旺,成为全国六大牲畜交易市场之一,全省12个繁盛市镇之一,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陆陈”(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集散地,有“小上海”之称。源汇区成立后,以“商贸立区”为主线,建成新天地商业步行街等7大重点市场以及分布在各主要街区的20多个综合或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占据市区60%的商业资源,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40%以上。
源汇区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在“工业强区”战略实施中,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招商渠道,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规划、建设沙澧产业集聚区,规模达到13.96平方千米,总投资216亿元,进驻企业128家,形成以食品加工、医疗器械、橡胶制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有“漯颖”牌皮鞋、“石磨坊”面粉等名优产品。
耕地面积154平方千米,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以蔬菜、烟叶、瓜果等为辅,在农业总产值中占30%以上。以双汇集团为依托,猪、牛、羊及家禽养殖发达,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林业、渔业生产仅占农总产值的5%左右。有“有机水果萝卜”、“晚秋黄梨”等名优产品,蔬菜基本达到绿色环保标准。
源汇区曾获得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科技进步先进区、安全生产先进区、经济普查先进区以及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等称号。
驻区高校2所,即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另有漯河一高、二高、漯河实验高中、漯河三中、漯河五中、十五中、漯河体校、省水利厅漯河技校等。区属中心医院1个、乡卫生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驻区医疗机构主要有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二分院、医专第三附属医院、柳江医院、万安医院等,形成市、区、乡、村4级医疗体系。“舞动漯河大家跳”成为独特的漯河广场文化,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境内现有固定文化广场73个、文化进社区活动点14个,20多个业余文艺团体。有漯河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各1个,双汇广场体育场、各学校体育场地、沙澧河风景区内体育场地以及分布在市区大街小巷的健身场地100多处,多次承办世界、国家级体育赛事,曾4次获得全国田径之乡称号。有金都大酒店、凯悦大酒店、中州宾馆等中高档酒店。
境内有人民公园,面积0.74平方千米;有国家4A级沙澧河风景区,境内面积达6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水舞漯韵、碧水沙洲、四面楚歌、空中花园等;有园林绿地面积9.48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40%。曾获得全国生态宜居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等称号。
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基督教堂、三晋乡祠、古城遗址)、市级2处、县级9处。有500年以上树龄的槐树2棵,一在泰山路沙河大桥南岸西100米河堤上,一在107国道澧河大桥北岸西120米处。
境内有4起“重大事件”需要记载:其一,1945年9月20日,日军受降仪式在寨内广场举行,侵华日军中将鹰森孝代表所属部队第十二军团31560人无条件向中国人民缴械投降。其二,1948年12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经中共豫西区党委、行署批准,漯河市、郾城县合署办公,成立支前司令部,历时3个半月,圆满完成数十万部队南下任务。其三,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在寨内组建,陈赓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13、14、15军,计10万人。其四,1975年8月上旬,漯河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沙澧河多处决堤,市区及郊区到处泥水汪洋,损失惨重。
其他信息:邮政编码:462000,区号:0395,政府驻地:源汇区长江路99号,政府网址:http://www.yuanhuiqu.com。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