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黑龙潭镇
罗马字母拼写  Hēilóngtán Zhè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漯河市  郾城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相传,该地区原有一条青龙河,在此汇入沙河,相汇处有深潭,故称青龙潭。清乾隆十年(1745年)因大兴文字狱,村中有一姓周进士,恐“青”与国号“清”形近音同,怕受其害,遂改今名。
地理实体概况 黑龙潭镇地处郾城区东北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北部,东临沙河与召陵区姬石镇接界,南与沙北街道接壤,西有塔河与孟庙镇相邻,北与郾城区李集镇毗邻。镇人民政府驻楚庄村金山路1号。距郾城区政府15千米。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约3.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9.4千米,总面积38.9平方千米,总人口3.6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39人。下辖老应、何庄、北街、西街、南街、半截塔、土城王、坡杨、姚庄、张德武、河沿李、生杨、田庄、黄赵14个村民委员,36个自然村,143个村民小组和董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沙河、颍河、塔河、柳河纵横交汇,总长27千米。其中沙河从庙王入境,到黑龙潭北街出境,境内全长8千米;颍河从田庄入境至坡杨出境,境内长6千米;塔河、柳河在田庄村交汇,境内总长3.4千米。沙河节制闸工程现已建成使用,漯河港航运码头正在建设中。2014年投资2880万小农水项目的建设完工。全镇耕地面积4.03万亩,高效粮食种植基地3万亩,粮基、旱保区片相连。 黑龙潭镇以养殖业为特色主导产业,先后受到罗干、费孝通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自视察和高度称赞,素有“豫南养殖第一乡”之称。2014年,该镇拥有万头以上养殖场8家,千头以上养殖场119家,三禽饲养量达到297万只,现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5家,养殖小区6个,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果树、花木。 近年来,黑龙潭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地理和交通优势,不断优化服务,优良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使一大批工业企业纷纷落户, 工业以粮食加工、铸造、机械加工业为主,共有工业企业32个,职工1200人。以河南雪健实业有限公司、漯河汇丰粮机厂为龙头的支柱产业。2014年,新引进外资5.75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4个。投资1.2亿元的漯河市园福冷鲜仓储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的艾维尔纺织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河南省蓝宝建材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漯河市强力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有特精粉、雪花粉、饺子粉、蛋糕粉等。以沙河开发为依托的水上休闲旅游、物流仓储、餐饮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有郑州鼎达商贸物流、星期天购物广场等一批第三产业在辖区落户。引领漯河市区经济北移。2014年农业增加值2.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88元,工业增加值1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34亿元。 有黑龙潭镇文化站;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处;全镇4个村设有图书室、党员远程教育室等,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幼儿园8所,小学8所,初中1所,主要学校有黑龙潭乡初级中学。有9处学校体育场。100%的村安装有健身器材。有黑龙潭镇卫生院、有12个村级卫生所。1999年10月建成黑龙潭有线电视站。有姬黑线和孟龙线2条高压输电主干线,有黑龙潭乡供电站。京港澳高速过境,京珠高速漯河北站下道口在该镇黄赵村境内,有“漯河北大门”之称。省道238线和330线、县道004线过境,境内总长8.2千米。乡道主要有何庄到张德武道路、田庄到张德武道路等。村村通道路总长46千米;2006年建成黑龙潭乡客运站。名胜古迹有半截塔村南唐寺和黄赵村的“二柏一所庙”。 电话区号0395,邮政编码462313。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