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老窝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Lǎowō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漯河市 召陵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传,很早以前沙河决口在此冲了一个大窝,一盐商建盐场于此,居民渐多,形成村庄,故名老窝。古时老窝是颖河上的一个南北渡口,摆渡人和小商户在渡口南岸居住,称“南渡村”。后来由于河道北移,旧河床留下一个深潭,潭口直径10米,水色清秀,深不见底。据说此潭和河床相离,但河底有一洞和新河道相通,河水涨,潭水亦涨,潭水常年不竭。据《西华县续志》载:老窝镇又名五龙集,因常遭水患,居民在老窝北门一石碑上雕刻五龙形象,以镇洪水。清商务颇盛,规模渐大,又称老窝镇。 |
地理实体概况 |
地处召陵区东北部,距区人民政府18千米。东邻周口市商水县张明乡,南邻青年镇、召陵镇,西邻姬石镇,北邻西华县奉母镇。镇人民政府驻老窝镇五龙街1号。辖老窝、果园、武湾、孟湾、新集、二郎、郭陈、下堤刘、下堤于、河状、朱王庄、三村、二村、柏庄、楚庄、穆庄、杨庄、庙王、支毛陈、军李、寇营、老许、红石桥、化庄、小宋、台寺、千刘、 双杨、大郭、申庄、前李、古同、宋庄、铁炉、拐河、鲍庄、胡庄37个村民委员会,共309个村民小组。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面积74.9平方千米。2014年末辖区总人口7.4万,民族为汉族、回族。属暖湿性季风气候。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等。冰雹狂风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7月9日傍晚,持续40分钟,给胡庄、台寺、小宋、千刘、大郭庄、申庄、化庄、扣营8个村民委员会造成严重损失,共有2.8万亩农田受灾,65间房子被毁,16个村庄电力通讯线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2959.5万元。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流域面积78.7平方千米,河流总长度21.1千米,最大河流为沙河,从西南至东北流经境内河状、新集、孟湾、武湾、老窝、果园、宋庄、前李8个村民委员会,境内长14.8千米,流域面积65.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5万亩,人均1.2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建成辣椒、西瓜、小白瓜、大葱、花生5大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以家禽和生猪饲养为主。设立规模化养殖专业村(小区)6个。工业以生产食用明胶、休闲食品为主。重点建设有老窝镇食品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职工1500人。有五龙明胶、美馨食品等企业。201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农业增加值3.8亿元,财政收入17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有老窝镇文化站1所,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狮、腰鼓、扇子舞等。有幼儿园4所,小学11所,初中2所主要学校有:老窝镇第一初级中学,老窝镇第二初级中学。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老窝镇卫生院1所、28个村级医疗室。县道后宋线过境,境内长16千米。乡道万裴线境内长10千米。镇区新修道路100多米,村村通柏油路。开通公交线路*条,有自来水厂1座,拥有主变压器107台,有加气站1个,公共绿地1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2.6平方米。1957年1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水利部技术科科长阮文璧率团到老窝乡宋庄参观“五六”型打井法及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有严冢铺遗址、台寺遗址、张氏祠堂等古迹。曾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组织”、“省级卫生城市”、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行政区划代码:411104101;联系电话区号,0395;邮政编码:462026。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