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杜曲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Dùqū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漯河市 临颍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东靠颍河故道弯曲处,故称杜曲。 |
地理实体概况 |
地处临颍县中西部,东邻城关镇,南连台陈镇,西南与大郭镇毗邻,西北邻繁城回族镇,北与固厢乡接壤。镇政府驻河董村,东距县政府驻地4千米。辖东徐庄、贾庄、王凤楼、岗张、金赵、河董、三朱、龙堂、大李集、小李庄、木锨王、大孟、大于庄、小于庄、北郭庄、吕集、申安张、北徐庄、东街、杜街、杜曲西街、郝路口、贾徐王、刘庄、赵庄、后韩、前韩、湾陶、大车张、朱集、长枪王、周庄32个村民村委会,88个自然村,7个新农村社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1千米,总面积5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7.4平方千米。总人口6.93万人,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14人。
辖区地处黄淮平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黄土岗横亘东部,岗地约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69.2米。颍河由西北部入境,向东南流至孙庄村西入台陈镇境;颍河故道由北部入境,向南经东街村东曲折南流,至南部河涯刘村入台陈镇境;黄龙渠和幸福渠自颍河故道东流入城关镇。农村居民点多分布在颍河故道两岸和黄土岗上,聚落密集。耕地以井灌为主,有效灌溉面积27.60平方千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蔬菜种植面积7.3平方千米,主要品种有芹菜、辣椒、西兰花、番茄、包菜、豆角等。全镇形成以良种繁育和无公害、有机蔬菜为特色,规模化、机械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名优特农产品有龙云无公害蔬菜,绿色环保农产品有龙云无公害蔬菜、俊生有机蔬菜等。畜牧业以生猪、羊、鸡为主。林业方面累计造林46.6平方千米,其中防护林38平方千米,经济林0.067平方千米,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3万株,林木覆盖率89%,活立木蓄积量22万立方米。
杜曲镇是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和漯河内陆特区经济强镇。杜曲镇人多地少,商贸繁荣,非农经济相对发达。竹、木、柳、荆、铁等传统的手工业一度繁盛,鼎盛时户守一业。目前几经变革发展,全镇已形成食品加工、粮食加工、木材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4个。其中占地0.67平方千米的杜南木业园区拥有木材加工企业达300多家,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木业加工基地;食品工业拥有雨润北徐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龙云集团、河南省北徐集团三个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0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4亿元。财政总收入268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亿元。境内有35KV和110KV变电站各1座。
辖区有幼儿园14所,小学22所,初中2所,高中1所。镇卫生院1所,各村委会均设有卫生室。辖区无线通讯信号覆盖,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村村通。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郸石线过境,境内有县级公路2条,镇级公路3条,总长共58千米。
杜曲镇龙堂村和北徐庄村发展成为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全国农业绿色生态旅游区。90年代镇内草编娃娃、储物篮等草编工艺品出口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镇内有便兴寺遗址、天爷阁遗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行政区划代码:411122102;电话区号:0395;邮政编码:462609。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