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白雀园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Báiquèyuán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信阳市 光山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古代白露河西岸一片紫竹园,成群结队的白雀(即鹭鸶,群众习称白雀)在竹园中做巢繁殖,一年四季有成千上万的白雀戏逗,人们称此园为白雀园,河渡口附近行人渐多,有人在此搭棚做买卖,元明已成集市,集以园名,称白雀店、白雀园集。 |
地理实体概况 |
白雀园镇位于光山县东南部,距光山县人民政府32.2千米。东濒小汪河与商城县观庙、余集镇隔河相望,南与新县沙窝、八里畈镇为邻,西同凉亭乡、砖桥镇毗连,北与斛山乡和潢川县仁和镇接壤。政府驻白雀园街道居民委员会兴盛路1号。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3千米,总面积120.7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94.5%;水域占5.5%。总人口67000人。辖白雀园街道1个居委会,莲花、枣岗、双轮、九里、陶岗、骆寨、叶冲、钟桥、杨围孜、杨寨、罗山、马山、土庙、李寨、老山、赛一、赛山、冯寨、新华、岳寨、陈集、沿河、朱堂、雷堂、石仙、土门、方寨、新光桥、龙寨、汪河、鸡冠、张寨、李塝33个村民委员会,476个居民点,522个村(居)民组。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回、苗、壮、土4个少数民族。
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地形属浅山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部多高山,北部属丘陵。南部冯寨村最高点大尖山,海拔345米,最低点双轮河村,海拔62米,海拔200米以上的有:大尖山、豹子笼山、张大山、罗山岭、马山岭、杨大山岭、鸡冠山、石仙山、方家寨等。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有白露河(双轮河)贯穿全境,由新光桥流入、枣岗村流出,有汪家河、龙山河、管家河、小沙河、桂家河、小河等支流。有茶叶加工、工业建材、食品加工、木器加工等企业,规模企业有双轮精米厂、四季香茶业、岳寨免烧砖厂、双轮页岩砖厂等。白雀园自古以来商贸繁荣,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素有“小汉口”之称,省级名茶有“光山云尖”、“白雀翠茗”。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籽、芝麻等农产品为主,优质水稻种植保持2万亩以上。
特产有茶叶、板栗、林果、中药材。地下矿藏有砂、铜、铁、萤石、大理石、花岗石等。政府驻地有兴盛路、香山路、华阳路、明清街等9条路。国道G106线,省道S339线过境,有县道X015、X018线2条,乡道8条,村村通水泥路。文化站1所,幼儿园20所、小学29所、初中3所。有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2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9所,敬老院4所。
白雀园是红色之城。土地革命时期,是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块红色区域的交通要衢。1931年,张国焘在明清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白雀园大肃反运动”。香炉山上矗立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明清街是当年革命机关的主要驻地,总长2.5千米,宽5米,清石条铺地,古民居300余间,古民居为梁架式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多扇木板门、木花格扇、木阁楼,三至五进院布局,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街。现仍保留29处革命遗址。
白雀园自古人文荟萃,明贤辈出,有曹登庸、胡培桂等历史名人。从白雀园走出了共和国的将军和大批革命干部,其中傅家选、杨明山、邹善芳三人是少将,冉虹是大校,刘仕香、彭浩如为厅级干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军区一纵一旅(皮定钧旅)旅部的驻地和中原突围的出发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刘伯承、李先念、尤太忠、张体学等均在白雀园生活和工作过,现仍保留有刘伯承、李先念、皮定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旅游景点有白雀寨遗址、东岳大帝庙、石仙山古庙、龙王尖庙、洪山庙、胡畈商周古文化遗址等。历史传说有双轮河的传说、螺蛳石的传说、竹人竹马造反、朱洪武打蚊子等。民间文艺有皮影戏、舞龙、舞狮、秧歌等。属千年古镇。电话区号0376,邮政编码465422。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