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西平县
罗马字母拼写  Xīpíng Xià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驻马店市  西平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西平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之女。郦道元《水经注》曰:“县,故柏国也,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驻马店市北部,距市政府50.0千米,县政府驻西平大道191号,隶属于驻马店市。东邻上蔡县,南依遂平县,西接舞钢市(县级),北连漯河市源汇区;东起盆尧镇,西至出山镇,南起西(平)遂(平)界河,北至权寨镇。辖柏城、柏亭、柏苑3街道,五沟营、盆尧、权寨、师灵、出山5镇,人和、重渠、焦庄、蔡寨(回族乡)、二郎、宋集、谭店、专探、杨庄、吕店、芦庙11乡。总面积1089.7700平方千米,19.09万户,86.72万人,男45.06万人,女41.66万人。有汉、回、满等32个民族,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占比98.1%。政府驻地人口19.50万人,规划面积31.5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9.35平方千米。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北京-深圳公路、高寺-兰草公路纵横贯穿全境。电话区号:0396,邮编463900,政府网址http://www.xiping.gov.cn/。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浅山丘陵区,属伏牛山余脉,面积96.4000平方千米,有大小山峰10余座,最高海拔553.00米;中、南部有缓岗,面积60.0000平方千米;东部为平原,属淮河流域洪汝水系,面积933.37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在5.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69条,其中洪河、柳堰河、淤泥河为主要河流;有中、小型水库9座。年均气温15.5℃,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10.3℃,年降水量846.1毫米,无霜期221天,属大陆性季风型性亚湿润气候。 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烟叶等,共有耕地118.00万亩;1994年被农业部定为“乡镇企业东中西部合作示范工程试点县”;畜牧业以生猪养殖为主,是“全国粮食和肉类产品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绿色名县”;工业以食品、机械、化工、塑料、纺织为主导产业;商业以超市、商场、代理商为主。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168.39亿元,第一、二产业增加值116.23亿元,第三产业52.16亿元;三产比重为31.1:37.9:31.0。城镇居民年纯收入19400元,农村居民年纯收入8934元。 2002年被河南省评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先进县”,2007年11月被授予“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研究基地”称号,2009年被评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截止2014年,全县高职院校1所,高中3所,中、小学183所,幼儿园有7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科研机构10家,医疗卫生机构25个,社会服务单位3个,慈善会1个。已完成2个新农村规划,8个公租房项目规划和10条道路规划。 西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代名人有先蚕嫘祖、柏皇氏后裔、法家韩非、铮臣郅恽、廉吏和洽、智平倭寇的王诰等。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1处、市级9处、县级1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4项,棠溪源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 2007年“大铜器”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58年“七千三百二”小麦卫星升天、“75·8”大洪灾、兴建老王坡滞洪区对西平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风土民情集中体现在饮食和婚丧嫁娶上。饮食以面食为主,有馍、面、粥之分,特色小吃有西平油膜、咸豆腐脑、芝麻焦馍、馓子等;另有豫坡酒、棠河酒与众不同。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成过去,传统“六礼”也已废止,合八字、相家、订婚、看好、添箱、拜天地、三天回门等依然盛行。丧葬:汉人死后口内放铜钱,然后整容穿衣、用纸蒙面,入殓后招亲友吊孝,后由子孙、至亲身穿孝服,执哀杖送入坟茔,三天添坟,逢七致祭至五七,百天、周年行大祭礼;但“老妮归宗”(出嫁后的年老妇女,若无子嗣,可回到娘家和侄子一起生活,百年后可入母家祖茔),为嫘祖归葬母家的传承演变,是五千年前母系社会葬俗的残留信息。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