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东皇街道
罗马字母拼写  Dōnghuáng Jiēdào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驻马店市  平舆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东皇庙为唐代遗址,相传由从事皮革行业的人集资建此庙,庙内供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封神演义中周朝开国武成王黄飞虎被封为此神),民间称东皇大帝,为旧时皮革业所信奉的行业神祇之一,故名。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平舆县境中部,距平舆县政府2.5千米,街道办事处驻地驻东皇大道23号。东邻杨埠镇,南邻双庙乡、万金店镇、古槐街道,西南与古槐街道接壤,西邻郭楼镇,北邻玉皇庙乡、庙湾镇,东北隔洪河与高杨店镇相望。辖区范围东起洪河,西至徐寨村大吴庄;南起刘凡村东刘庄,北至李庄村崔房庄。下辖段营、徐寨、小陈、刘凡、蔡营、李庄、大王寨、张营、张奶奶庙、五里10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为60.0900平方千米,总户数12542户,总人口4.76万人,其中男24859人,女22714人。民族主要由汉族、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构成,其中回族48人、壮族13人,其他少数民族共计11人,余皆为汉族。街道办驻地人口3.31万人,规划面积10.810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约5.0014平方千米。电话区号:为0396,邮政编码:463499。 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兼有两种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4.8℃,最低温度-4℃,最高温度40℃。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30天。洪河从境东部穿过,此外还有陈寺港、胡家窑港等河流。主要交通干道有张新庄-南河店公路、庙湾-北王庄公路、吴黄路-车庄公路等。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有耕地4374.26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兼种大豆、芝麻、蔬菜、稀有树木。土特产有大王寨的红薯、白芝麻,小陈、小冯的生姜。五里居委会的蔬菜大棚已具规模。工业以粮油、皮革加工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中型工业企业3家,主要企业有东皇塑胶制品厂、康博汇鑫油脂有限公司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09%,有服务业单位125家,境内有平舆天都大酒店等。2014年三产比为16.5:53.1:30.4,国内生产总值为13.68亿元,公共财政收入为1891万元,年人均纯收入为9227元。 有幼儿园12所,小学8所,初中1所,如平舆县第四初级中学;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街道卫生院、诊所10个,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单位如东皇街道卫生院;有敬老院1家,有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10个;有街道文化站1所,社区(村)文化中心10所,社区图书室10个、藏书7万册,舞蹈、秧歌、戏曲等文化娱乐团体14个。有体育场地2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总人口的30%。1993年3月,东皇庙乡张庙村农业科学试验站培育的“郑8450”白芝麻新品种,经河南省品种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命名为“豫芝8号”。1999年4月,东皇庙乡张庙农业试验站培育出白芝麻新品种——“豫芝11号”。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供电入户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95%,宽网络综合覆盖率80%,道路实现村村通。境内有东皇庙遗址。著名人物有捻军起义将领陈大喜(1832年—1865年),原东皇庙乡人。 风土习俗:饮食中主食以面食为主,民间把小麦面粉称为好面,其它面粉统称为杂面。民宴种类繁多,如四拼八,五碗四。婚丧大事,多用平席,即四荤四素8个盘,5荤5素10大碗。此外还有小八八、大八八之说。待客时座次原则为面门为尊、背门为下、东为上、西为下等;宴席饮酒有“酒过三巡”之礼。居住多为正宅,即坐北朝南,且忌“三箭”;建房时多选吉日开工(俗称“放线”);民间对宅院栽树颇为讲究,有“前不栽楝或桑,后不插柳,门前不栽鬼摆手(杨树)”之说。民间常用卧具为木床。木床分为两种,一种是简易木床,一种是新婚夫妇用的牙子床。牙子床制作讲究,规格为长6尺7寸,宽3尺7寸,高1尺7寸,即所谓床不离七(妻)。腊月二十三为小年下,这天要清扫灶屋,晚上要祭灶。腊月三十贴对联、门画,拜祖坟;晚饭后熬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节日活动重点在晚上,一般人家放两响炮、起花等花炮,小儿打灯笼,预示光明。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爬墙头”,这日人们要驱虫避害。插柳、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是日早晨,各家以雄黄酒抹幼儿耳、鼻,儿童脚脖手脖缠五色线等,意在避瘟防毒。这天习惯吃粽子、大蒜、鸡蛋等凉食。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中午吃饺子、小鸡及油炸食品,晚上吃月饼。节后探亲,以月饼为礼。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八过后,年货上市,群众开始筹备过年物品。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除过传统节日外,还有十来一,即农历十月初一,俗称“鬼节”,人们会在当日或日后,为故去亲人烧纸送钱。婚嫁中有送好、待客、回门、走新亲之礼;生养中有报喜、烧喜纸、探望、走满月、认干亲之说。丧葬事宜基本与旧俗同,如戴孝、守灵、打墓、入殓、下葬、谢孝、烧期纸、守孝等。蔡营农历双日集。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