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杨埠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Yángbù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驻马店市 平舆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传该地在宋朝时是洪河河堤上一个埠口,当时河岸有一只石羊,往来摆渡的绳子拴在羊腿上,得名羊埠口;明朝时小集渐发展成为汝东四大集镇之一,因居民以杨姓居多改成杨埠口,后简称杨埠。 |
地理实体概况 |
位于平舆县境东南部,距县政府驻地14.7千米。镇政府驻地驻张新庄-南河店公路与高杨店-蛟停湖公路交叉路口西70米。东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庙岔镇、新蔡县龙口镇毗邻,南与双庙乡、新蔡县弥陀寺乡相连,西与东皇街道接壤,北与东和店镇、高杨店镇交界。东起大马村油坊李庄,西至陈樊村西陈庄;南起大朱村大朱庄,北至大湾村陈其。下辖河南、河北2个居委会,金庄、陈樊、王美、大湾、任柳、老任、王店、大马、薛店、夏庄、大朱、洼张12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8.5100平方千米,总户数14896户,总人口6.12万人,其中男32439人,女28803人。主要由汉族、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构成,其中回族2231人、苗族3人、白族2人,余皆为汉族。政府驻地人口1.10万人,规划面积6.001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2101平方千米。电话区号:0396,邮政编码:463412。
地处淮北平原,地势西部稍高于东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8℃,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30天。主要河流有洪河。主要交通干道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张新庄-南河店公路、高杨店-蛟停湖公路、王营-早建庄公路等。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有耕地5834.24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种芝麻、棉花、蔬菜、瓜果等,土特产有白芝麻,是著名的白芝麻生产基地。畜牧业以养殖猪、羊、牛为主。工业以包装材料、板材建材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共有商业网点760个,城乡集贸市场4个。2014年三产比例为43.8:28.0:28.2,国内生产总值为51677万元,公共财政收入为512.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320元。
有幼儿园4所,小学16所,初中2所,如杨埠镇第一初级中学、杨埠镇第一小学。有杨埠镇卫生院和村级诊所15所,新农合参保率100%。建有杨埠镇敬老院,床位80多张。有镇文化服务中心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处。有学校体育场18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的村10个。有农业服务中心1处。道路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达95%,供电入户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为80%以上,宽带网络覆盖率达70%。主要名胜古迹有杨埠清真寺。
风土习俗:饮食中主食以面食为主,民间把小麦面粉称为好面,其它面粉统称为杂面。民宴种类繁多,如四拼八,五碗四。婚丧大事,多用平席,即四荤四素8个盘,5荤5素10大碗。此外还有小八八、大八八之说。待客时座次原则为面门为尊、背门为下、东为上、西为下等;宴席饮酒有“酒过三巡”之礼。居住多为正宅,即坐北朝南,且忌“三箭”;建房时多选吉日开工(俗称“放线”);民间对宅院栽树颇为讲究,有“前不栽楝或桑,后不插柳,门前不栽鬼摆手(杨树)”之说。民间常用卧具为木床。木床分为两种,一种是简易木床,一种是新婚夫妇用的牙子床。牙子床制作讲究,规格为长6尺7寸,宽3尺7寸,高1尺7寸,即所谓床不离七(妻)。腊月二十三为小年下,这天要清扫灶屋,晚上要祭灶。腊月三十贴对联、门画,拜祖坟;晚饭后熬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节日活动重点在晚上,一般人家放两响炮、起花等花炮,小儿打灯笼,预示光明。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爬墙头”,这日人们要驱虫避害。插柳、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是日早晨,各家以雄黄酒抹幼儿耳、鼻,儿童脚脖手脖缠五色线等,意在避瘟防毒。这天习惯吃粽子、大蒜、鸡蛋等凉食。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中午吃饺子、小鸡及油炸食品,晚上吃月饼。节后探亲,以月饼为礼。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八过后,年货上市,群众开始筹备过年物品。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除过传统节日外,还有十来一,即农历十月初一,俗称“鬼节”,人们会在当日或日后,为故去亲人烧纸送钱。婚嫁中有送好、待客、回门、走新亲之礼;生养中有报喜、烧喜纸、探望、走满月、认干亲之说。丧葬事宜基本与旧俗同,如戴孝、守灵、打墓、入殓、下葬、谢孝、烧期纸、守孝等。正月十五有盛大庙会,精彩活动有舞龙。特色小吃有杨埠薄豆腐、牛肉,远近闻名。农历单日集,兴于明朝。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