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汝南埠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Rǔnánbù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驻马店市 正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相传,唐、宋时期,金姓设“义渡”于此,俗称金家埠。后兴集,改成金集。因处汝河南岸埠口,明嘉靖《真阳县志》称今名,因政府驻汝南埠,称汝南埠镇,并沿用至今。 |
地理实体概况 |
汝南埠镇地处正阳县东部,东与信阳市息县东岳镇毗邻,南与雷寨乡、信阳市息县白店乡交界,西与油坊店乡接壤,北与新蔡县佛阁寺镇相连。镇政府驻汝南埠,距县政府驻地34千米。东起丁寨村,西至魏龚村,南起孙庄村,北至陈门村。辖汝南埠、陈门、岗头、魏龚、大温、谢寨、小围孜、滕庄、孙庄、洪山、张夹、前龚、杨围孜、岳城、梁湖、于岗、齐寨、于寨、袁庄、谭围孜、陈围孜、阮洼、余楼、杨岗2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金集居民委员会。辖区总人口数5.8万人,其中男性2.9万人,女性2.9万人,除汉族外,有回族1860人,占总人口的3.2%。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镇政府驻地规划面积是1.33平方千米,建成面积0.82平方千米。汝南埠镇2014年财政总收入559.7万元,人均年收入6970元。电话区号是0396,邮政编码是463600,联系电话是0396-8586011。
属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变化分明,夏热冬冷,春秋宜人。多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7.5℃。生长期年平均224.7天,无霜期间年平均为231天,最长达259天,最短达17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59.6小时,每天平均5.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33.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8.4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地势南高北低,比降1/500。汝河为镇北界河,边境流程16.2千米。黄大港由西南边缘李双楼入境,东北流至黄桥湾,再东流入汝河,境内流程10千米。土壤多为黄老土、灰白土、黄胶土。
耕地面积9.37万亩,人均1.61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花生为主,兼种大豆、玉米、蔬菜。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2014年,全镇粮食总产达6.45万吨,生猪存出栏30.6万头,地区生产总产值达7.44亿元,比2013年增长9.5%。工业:以粮食深加工为主。2014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3897.9万元,增加值12372.73万元,增长17%。商业外贸:2014年末共有商业网点230个,从业人员500人,城乡集贸市场3个。财政金融:2014年邮政、农行营业所、信用社存款余额3.5亿元。商品贸易吞吐量大,是正阳县第一大集镇,2014年底三产比例为27.2:35.7:37.9。
有镇文化站1处,民间艺术团体6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5万册,音乐、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26人,有小学25所,中学2所,幼儿园9所。在校中学生2450人,在校小学生2930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乡级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所24个;开放病床15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8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2人,执业护士8人。有学校体育场2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的村2个。敬老院2家,床位86张。
大广高速(G45)横穿境内8千米,明港-临泉公路(S335)穿境4千米,距离107国道65千米,距离京港澳高速65千米。有客运站2个。有邮政所2个,有3家移动手机经销商,服务网点6个。有自来水厂2个,有深水井3个,镇政府驻地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12000米。拥有主变压器199台,高压输电线路5条。有公园1个,镇政府驻地绿化面积7200平方米。
古迹有新石器时期薛寺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汝南埠镇是周围8个乡镇的核心集镇,旧时为正阳县四大集镇之首(汝南埠、寒冻、陡沟、铜钟)。据民国《重修正阳县志》载,“汝南埠码头繁华,船只首尾相接长达数里,最多泊船百艘。”清道光、咸丰年间,曾在此设汝宁分府。1944年国民党县政府曾迁此。
特产有大葱。汝南埠镇的大葱颈粗、白长、味道纯正,县内有“西严店白菜汝南埠的葱,要吃萝卜到寒冻”的歌谣。
1995年被驻马店地委、行署确定为全区二十个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之一。2000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117个重点镇之一。2000年6月被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确定为全区29个重点镇之一。2005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定为省级红色旅游风景区。2006年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中州名镇”。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市文明委评为“文明乡镇”。2014年被市爱卫办评为“卫生乡镇”,2015年被确定为全省“美丽乡镇”。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