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济源市 |
罗马字母拼写 |
Jìyuán Shì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因古代“四渎”之一济水发源于此,故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阳城县、泽州县搭界。南临黄河,与洛阳市孟津县、新安县隔河相望。东接华北平原,与沁阳市、孟州市接壤。西距王屋山,与山西省垣曲县毗邻。市域略呈长方形,总面积196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丘陵面积173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8.2%,平原区,面积23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1.8%.总人口73万。其中汉族占98.9%,回、满、苗、壮、蒙古、土家等1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占总人口1.1%。下辖轵城、克井、梨林、五龙口、思礼、承留、坡头、王屋、下冶、大峪、邵原11个镇和济水、天坛、沁园、玉泉、北海5个街道办事处。
济源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理坐标为北纬34°53′-35°16′、东经112°01′-112°45′之间。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为山岭区,东南部为黄土丘陵,中东部为西窄东宽的平原,雅称玉川。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各类地貌齐全。平原区气候温和、湿润,寒暑变化较缓,年平均气温在14℃-15℃。山岭平川兼备的地貌和特有的阶梯型温差,为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条件。经济林1万余公顷,主要品种有苹果、李子、柿子、山楂、葡萄、梨、桃、核桃等。主要农作物品种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类、蔬菜等,为全国优质小麦、优质烟叶和蔬菜制种生产基地。境内有野生动物7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金钱豹、猕猴、大鲵、青羊、金雕等48种。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境内建立了国家级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自然保护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石英石、白云石、水泥灰岩、高岭土、耐火粘土、铝矾土等。济源是济水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上百条,主要河流有黄河、沁河、济河、蟒河、湨河等22条。有大小型水库20余座,有王屋山、鳌背山、天坛山三大山区水库罐区和引沁济蟒、沁河、广利渠两大丘陵和平原灌区。
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良种繁育、蔬菜、林果为多。2014年全市粮食产量218674吨。工业:济源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20世纪60-70年代曾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现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电器、农副产品加工八大支柱产业。2014年工业总产值356.52亿元。
焦柳铁路、侯月铁路在境内交会。济洛、济晋、济运、长济高速公路和207国道、新济公路、焦克公路过境。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
教育: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中学35所,中职学校5所,小学105所,特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143017人,教职工210801人。教育人口占全市人口的20.4%,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医疗卫生: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526个,医护人员3505人,病床2034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和卫生人员数、行政村卫生所覆盖率、人均预期寿命等13项卫生保健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卫生部要求标准,被卫生部授予“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称号。体育:199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市。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首批“全国篮球城市”。文化事业:全市有影剧院20余座,博物馆1个,图书馆室361个,文化剧院513个,镇办文化站16个。有专业、业余演出团体29个,市豫剧团演出的《王屋山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和文化部“文华奖”。
济源地处黄河中下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宫观林立、寺庙棋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省级18处,市级8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阳台宫、延庆寺塔、轵国故城遗址;主要旅游景区有王屋山景区、五龙口景区、黄河小浪底景区、城区景区、黄河三峡景区、小沟背。
所获荣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篮球城市、河南城乡一体化示范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市。
邮政编码:459000,电话区号:0391。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