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五龙口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Wǔlóngkǒu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秦代开凿枋口堰,引沁河水灌田,至明代,共建广利、永利、利丰、兴利、小利五渠,呈“五龙分水”之势,故名五龙口。 |
地理实体概况 |
隶属济源市。位于济源市区东北部。距市政府驻地15千米。东与沁阳市紫陵镇接壤,南与梨林镇、玉泉街道毗邻,西与克井镇为邻,北与山西省泽州县衙道乡搭界。镇人民政府驻辛庄村。下辖辛庄、里河、山口、白龙庙、省庄、贺坡、西窑头、尚庄前、尚庄后、留村、化村、逯村、马村、东逯寨、西逯寨、任寨、五龙头、河头、和庄、王寨、西正村、董庄、北官庄、休昌、裴村、莲东、闫庄、谷堆头、古杨树庄、西坡、西坡新村31个村委会。全镇总人口52000人,民族皆为汉族。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千米。
上一级行政区:济源市。
行政区划代码:419001101。
行政级别:乡级行政区。
五龙口镇北依太行山,南临平原,沁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北部的最高山峰箭过顶海拔1058米,东南部平原区海拔只有130米左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的沁河在境内东南流,把全镇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太行山层峦叠嶂,为太行山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有白涧河、愁沟河;南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属北温带温和半干旱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最冷一月,年平均气温0.1℃;最热七月,年平均气温26.5℃,年降水量652.1毫米。境内沁河北岸有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水温达44℃-96℃。温泉沐浴可治疗关节炎、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风景区-五龙口风景名胜区。区内有太行猕猴自然公园,号称华夏山野第一观光电梯,始修于秦代的古仿口、香岩寺、荆浩画廊、金鸡顶等旅游景点。
该镇耕地面积有2714.6公顷,园地842.28公顷,林地545.11公顷,土壤多两合土和黏土,沁河两岸多砂土。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和花生为主,为市内水稻及花生生产区。境内矿藏丰富,主要以煤炭、石灰石、铁矿石、云母石、水泥石、明矾为多。该镇依托丰富的资源,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除有国家重点企业沁北电厂,市属大型工业企业豫光锌业、联创化工、太行水泥等外,镇级工业也快速发展,形成了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五大行业。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67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3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082元。
该镇交通便利,焦柳铁路、侯月铁路在境内交汇,207国道、济晋高速公路、省道焦克公路在域内纵横交错,镇区设有莲东、沁河北2个火车站,且处两省三市交界处,市、镇、村公路相接,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境内有成人教育学校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幼儿园12所 。在校中小学生2900余人。教职工237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医疗卫生:镇卫生院为一级甲等医院,有医护人员36人,病床45张。全镇有农村合作医疗所31个,乡村医生72名。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镇区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各村普遍建起了文化大院,村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立了农民文艺表演队,沁南、沁北相继组建了农民业余剧团,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移动电话持有率达70%。
五龙口文化深厚,是文化名镇,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古代水利设施遗址,秦渠枋口经历代修续,形成广济、永利、利丰、广惠、新利五条渠引水的五龙分水之势,五龙口镇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有汉代沁水公主园、曹魏时期的沁河古栈道;有化村、留村、王寨、沁台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西窑头西汉古墓群和裘休冢。还有化城寺、香岩寺、五龙庙和张衡宅遗址和“二郎担山”“后羿射日”等传说。这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为一体,既具江南风景秀丽特色,又突出了北方文物古迹荟萃的长处,向为游览胜地。汉明帝、隋炀帝、唐明皇、曹操及白居易、韩愈、文彦博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都曾来此揽胜,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仅字板山摩崖石刻既有百余首。白居易赞颂曰:“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古代,有唐代贤相裴休,中国山水画鼻祖荆浩。现代有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钟云,原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李达九,原贵州军区司令员王守志,原第二军医大学政委付翠和,原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李健,原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赵守训。有济源著名烈士贺思铭、李连社等30余人。
电话区号:0391;邮政编码:459011;联系电话:6758122。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