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克井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Kèjǐng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济源市 济源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镇政府驻地克井因此地水位深,古人因凿石打井十分艰难,故名磕井,后简为今名。 |
地理实体概况 |
隶属于济源市。位于济源市北部的太行山南麓。距市政府驻地11.8千米。东与五龙口镇接壤,西与思礼镇为邻,南与北海街道和玉泉街道相连,北与山西省阳城县、泽州县搭界。镇人民政府驻克井村。下辖原昌、克井、苗庄、任庄、白涧、王才庄、北社、枣庙、阎和、阎营、茶店、勋掌双峰、勋掌后沟河、勋掌金水、勋掌古泉、勋掌新村、南樊、中樊、北樊、酒务、塘石、小郭富、大郭富、贾庄、灵山、青多、新庄、佃头、柿槟、水运、西许、大东许、石河、磨庄、交地、圪针庄、北乔庄、康村、郭庄、南庄、中社、大社、河口、寨河苑村、虎尾河、逢南46个村委会。总人口5.2万人,民族皆为汉族。全镇总面积180平方千米。
上一级行政区:济源市。
行政区划代码:419001100。
行政级别:乡级行政区。
处太行山前,北有克井盆地,南为蟒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相差悬殊,北部的原大寨峰海拔高1168.5米,南部的西许村南海拔仅147米。东有沁河,中有石河,西有蟒河,皆自北南流;引沁济蟒渠沿山麓横贯东西。属北温带温和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4.3℃。年均气温27.3℃。年均降水量665.7毫米。
全镇有耕地面积45000亩,土壤多两合和山地褐土。沁河沿岸有砂土。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境内煤炭、硫磺、铁、铝矾土、石灰石、大理石等矿藏资源丰富。克井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东部,依托玉川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煤炭开采及加工物流、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新型耐火材料、新型建材、太阳能光伏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在中部,按照复合型克井组团的定位,全面推进城镇发展框架搭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设施完善、商业街区提升和新型社区建设等,北部靓丽新城新姿初现;在西部,围绕西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做强冬凌草、薄皮核桃、养殖业三大产业,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形成了新庄30万只蛋鸡生产基地、沿山万亩核桃基地、5000亩冬凌草基地等高效农业园区。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29813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3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6446元。
济阳公路纵贯镇域南北,焦克公路横贯东西,焦柳、侯月铁路在此交汇,侯月铁路在境内设有盆骨车站。镇村公路互通互连,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10所,幼儿园18所。在校学生3500人,教师278名。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60名,病床130张,农村卫生所46个,乡村医生70人。群众文化事业深入开展,村村立了文化大院,村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镇文化站跻身于全省百强文化站行列。
沁河古栈道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原大寨起义遗址、盘古寺、李愿冢和风景名胜金炉顶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沿太行山有猕猴分布,以泗坪和沁河两岸居多,1982年划入了市猕猴自然保护区。
所获荣誉:“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明镇”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千强镇,位列河南省百强镇第六。
著名人物:薛子中该镇北社村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共济源县委宣传部长,1931年任中共济源县委书记,1932年组织领导黄背坪起义,打响了豫晋边游击战争的第一枪,起义失败后,他南下追寻长征队伍,沿途写下了大量采访笔记。1936年8月汇集成《黔滇川旅行记》,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受华北抗战委员会派遣,以抗日督导的身份回到家乡,任济源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同年12月30日,在他带领抗日队伍到大峪村时,被叛徒出卖,在押解县城途中,被国民党县政府派人杀害于玄台殿,是济源早期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酒德和,该镇枣庙村人,1943年入伍,曾参加郭运城攻坚、攻打临汾、解放太原、秦岭战役、解放广元、德江剿匪、抗美援朝等战斗。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镇江军分区副司令、江苏省军区独立师师长、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正军职)等职。曾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张程峰,该镇原昌村人,曾任河南省公安厅厅长、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一级警监警衔,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电话区号:0391;邮政编码:459010 ;联系电话:6706231。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