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白鹤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Báihè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孟津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据传,该镇原是上古时代商朝周灵王驾鹤升仙歇鹤处,于是此地得名。建镇史二千余年;伏羲氏在此观河图画八卦,乃中华文明肇始之地;《诗经·关睢》吟咏之“河洲”,即为境内之周口、霞院之黄河鸟岛;战国苏秦诞生于此;汉高祖刘邦绝河亡秦于此;汉光武帝刘秀寝葬于此;王维赋闲隐居于此;司马光建楼观澜于此。柏崖山、望花山、望陵岛、燕窝岛、三大古渡、黄河大桥、娘娘冢、赤眉冢、苏秦崖、蜂王遗址等彪炳史册,令人神往。 |
地理实体概况 |
白鹤镇位于孟津县东北部,南依巍巍邙山和送庄镇相毗,北临济源市、吉利区隔滔滔黄河相望,东与会盟镇接壤,西与马屯镇相连,隔河与济源市、吉利区相望,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8千米,总面积为118平方千米。人民政府驻白鹤镇白鹤街,行政区划单位为乡级行政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10322104,上一级行政区为孟津县。电话区号0379,邮政编码471112,距孟津县城17千米。全镇总人口5.9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1万人,是孟津县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白鹤镇下辖有鹤中、鹤南、鹤北3个居委会和长秋、沟口、铁谢、周口、牛庄、范村、雷湾、鹤西、霞院、王庄、学院、任庄、堡子、七里、崔窑、王良、宁嘴、曙光、河清、牛王、苇园、柿林、王北、北张庄、落驾沟、桐乐、赵岭、马院2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19个村民小组。
白鹤镇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南依邙山,北临黄河,在50千米的黄河上形成了峡谷山地、黄河阶地、平原滩涂3种地貌类型。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西霞院水库是小浪底水库的反调节水库,总库容达1.45亿立方米,平均水深4~6米,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水域及河心洲、岛,面积30余平方千米。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黑鹳、白鹳、金雕、白鹤、丹顶鹤等10种。
农业上,耕地面积53.33平方千米,人均913平方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椒、核桃、烟叶、花卉、药材等。畜牧业以猪、鸡、牛、羊为主,累计造林12平方千米,其中生态林5.3平方千米,经济林6.67平方千米,水果、蔬菜种植面积2.8平方千米,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核桃、西瓜、草莓等。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50台(辆)。
工业上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机械加工、能源化工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文化艺术上,有表演团体1000多个,王良动物展、杂耍表演遍及全国,其中投资100万以上70多家,投资50万380余家,整个产业产值超亿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公共图书室1个,建成农家书屋3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接收站点31个;农民剧团10余个。教育上:有幼儿园8所,小学9所,初中3所。医疗卫生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卫生院2所。
交通设施上,紧临二广高速,相依连霍高速、太澳高速和洛常路、207国道。焦柳铁路、会小公路横贯东西,洛(阳)—孟(津)—吉(利)快速通道南北纵贯全境(在镇区西侧横跨黄河),距离洛阳市区15分钟车程。境内省道314线、滨河旅游线路与洛常路、崔白路、王常路、小浪底专用线形成2横4纵便捷的公路网络。焦柳铁路复线横贯东西,设有白鹤、王庄2个火车站。县乡公交汽车线路7条。
河南省首批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的孟津华阳集聚产业区位于 白鹤镇,目前的白鹤镇已成为省内外关注的投资热土和黄河中下游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民俗文化历史悠久、门类众多,深受群众喜爱,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鼓社、高跷、二鬼摔跤、穿心官、旱船、竹马、独提猴、舞狮子等;是著名的“杂耍之乡”,其中“赵岭高跷”被评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孟津石刻馆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名人墓葬有冉伯牛墓、张仪墓等。有唐宋河清县城遗址,晋代高僧佛图澄洗肠寺遗址,姚黄牡丹诞生地白司马坂遗址、宋代大画家武宗元故居(在今大河古渡文化园内)等。
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汉光武帝陵、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西霞院风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汉光武帝陵,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白鹤镇是小浪底—西霞院旅游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是孟津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地。曾获“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省级文明乡镇”。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