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麻屯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Mátún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孟津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麻屯镇在隋唐皇家名苑西苑内,隋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开凿运河驻军于此。元末明初,朱元璋曾在此地召集粮草,因当时仅有一麻姓老户人家,所以取名麻屯。 |
地理实体概况 |
麻屯镇地处洛阳市北部、孟津县西南,东与老城区邙山镇接壤,南与西工区红山乡相邻,西接新安县五头镇,北连常袋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8千米。总面积为48.1平方千米。镇政府驻麻屯村路通大道8号。行政区划单位为乡级行政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10322106,上一级行政区为孟津县。电话区号0379,邮政编码471132,距孟津县城17千米。麻屯下辖有李营、水泉、前楼、后楼、董村、林沟、王村、宋岭、卢村、上河、下河、单寨、任屯、庄沟、下洼、柏树沟、杨树湾、薄姬岭、聂屯、韩庄、潘沟、杨岭、庙后23个村民委员会,麻屯、霍村2个居民委员会。辖区总人口3.88万人,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
地处豫西邙山南侧,属黄土丘陵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沟壑纵横,东部较为平坦,海拔253米。源自新安县的金水河自西向东流经镇区聂屯、韩庄、霍村、任屯、杨岭、庙后、下河7个行政村,金水河在镇区有3条支流,由北向南汇入金水河。金水河支流上建有大型水库(单寨水库)1座。
农业上,耕地面积25.33平方千米,人均633平方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花卉。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为主。有防护林0.55平方千米,经济林0.49平方千米,累计造林12平方千米。水果种植面积4.46平方千米,产量3970吨,主要品种有大樱桃、薄皮核桃等。
工业上,初步形成了建材、装备制造、机械加工、建材四大工业体系和以商贸、机械、铸造、机加工、奶业等产业为主的企业群,其中龙头企业7家,骨干企业23家。
文化上,建成镇文化站1处。活动中心25处,各类图书室36个,藏书1.8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72人。
教育上,有幼儿园11所、小学8所、初中2所,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25个。
交通运输上,有洛阳西南环城高速、中有小浪底专线;县乡级公路5条,总长150千米。
境内风景名胜区有龙兴寺,位于韩庄村,始建于唐初,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龙兴寺敬奉释迦牟尼,每年三月三为朝圣大典。历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初年,历代都有修缮、扩建。据寺内现存的古碑文记载,古代有据可查的一次重修龙兴寺的时间是大明嘉靖五年(1527年),距今有485年的历史。2000年,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寺院进行了重建、扩建。内有寺文化广场壁画、寺院众神塑像、韩家祠堂、香客食宿饭庄4部分,接待游客5.5万人次。
东汉至隋唐,麻屯镇的皋门为洛阳西廓门,是汉唐丝绸之路出洛阳西向长安的最后一个驿站。麻屯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簸箕岭遗址、西晋金谷遗址、唐秦王城遗址、元中原国王木华黎祭祀地、明建道观活杨宫、明福王朱常洵墓、近代洛阳民主政府成立旧址、著名作家李準故居等,均为文化符号中的经典。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