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嵩县
罗马字母拼写  Sōng Xiàn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洛阳市  嵩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金皇统元年(1141),以境内外方山为嵩山起脉,定名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地理实体概况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西南,地处伏牛山北麓和熊耳山之间,与伊川、宜阳、栾川、汝阳、平顶山、南阳毗邻。东接汝阳、鲁山,南邻南召、内乡,西依栾川、洛宁,北与宜阳、伊川接壤。下辖10镇6乡,分别为城关镇、田湖镇、闫庄镇、大坪乡、库区乡、何村乡、德亭镇、大章镇、旧县镇、纸房镇、饭坡镇、九店乡、黄庄乡、木植街乡、车村镇、白河镇;共3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行政区划单位为县,行政级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410325,县政府驻地城关镇行政路,政府网站http://www.hnsongxian.gov.cn。上一级行政区洛阳市,下一级行政区为城关镇、田湖镇、车村镇等16个乡镇。总面积3008.9平方千米,2014年年末常住总人口51.5万人,以汉族为主,另有满族、回族等23个民族共2451人。公安年报年末总户数172490户,总人口62.32万人,其中男姓326750人,女性29641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98人。政府驻地人口4.62万人。除白河镇大青村一带属北亚热带气候外,其他区域气候类型均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国道G311徐西线、省道S247郭木线、S325候饭线、S248旧邓线、S322伊卢线、S243郭木线、Z001洛栾快速路等纵横其间,境内山岭逶迤,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三山(伏牛、熊耳、外方)横亘,三水(伊河、汝河、白河)贯穿,地跨三域(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有7座,分别为县西南边境的玉皇顶,海拔2211.6米;县东南部石人山,海拔2153米;白河镇西北与栾川县交界处白云山,海拔2050米;龙池曼主峰位于车村镇与白河镇交界处,海拔2129米;龙池曼东白铁盔山峰,海拔2014米;嵩县、西峡、栾川三县交界处的三大界,海拔2131米;白河镇锣鼓洞沟以西鸡角尖,海拔2145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还有黑云山、钻天岭、南大岭、李青垛、摘星楼等。境内主要有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及其支流,其中伊河为嵩县境内最大河流,嵩县段河床总长80千米,流域面积1731平方千米,河床平均宽度1500米。境内一级支流41条,其中比较大的有明白河、龙潭河、白鹿沟河、大章河、大王沟河、蛮峪河、五道沟河、吕沟河、沙沟河、武松河、黄寨河、贾寨河、高都河、焦涧河、洛沟河、八达河、腾王河、凤阳河、吴村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明白河、大章河、蛮峪河、焦涧河4条。伊河干流在陆浑卡口处建有大型水库1座(陆浑水库),库容12.9亿立方米,另在支流焦涧川九峪河建有中型(青沟水库)1座,库容1035万立方米,其他支流上有小型水库16座,总库容2950万立方米。汝河嵩县段全长70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左右,流域面积986平方千米。一级支流47条。其中较大的有核桃坪河、龙池曼河、黄柏河、运粮沟河、水磨河等。汝河支流楼子沟、傅沟、小木沟等处建有小型水库14座。白河嵩县段长50千米,河床平均宽度100米,流域面积293.8平方千米。一级支流14条,较大的有上河、油路沟河、琉璃河、黄柏河、大青河、下寺河、小青河、东壮河、西壮河等。工业体系以黄金、萤石、电力、制药、建材为主,建有产业集聚区一个,在空间结构布局上设计为“一区两园”,即饭坡产业园区和田湖产业园区,主要企业有嵩县二轻工业公司、河南金源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县以农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8万公顷-5.4万公顷。由于以处豫西丘陵山区,干旱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农业丰歉受降雨量制约较大。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红薯、水稻、杂粮, 其中小麦、玉米、红薯为三大骨干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5%。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烟叶为主。2014年,嵩县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创建万亩小麦、万亩玉米、万亩红薯高产高效种植示范区各1个,落实实用新技术95万亩(次),完成粮食总产18.02万吨,其中小麦8万吨,秋粮10.02万吨。地下矿藏主要有黄金、银、钼、萤石、钾、铅、铜、铁、铅锌、重晶石、花岗岩、蛭石、瓷石、滑石、白云石、石黄、石棉、大理岩等20余种。尤以岩金、沙金储量丰富,雷门沟钼矿是全国最大单体矿,萤石极具潜力,成为嵩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土特产品丰富,其中山野菜类有蕨菜、山葱、格兰叶、伴仙菜、珍珠花、甜半夜等;干果类有核桃、板栗、松子、木耳、香菇、金针菇等;山野果类有猕猴桃、樱桃、山葡萄、石榴等;中药材类有嵩胡、桔梗、山茱萸、金银花等。主要交通干道有国道G311徐西线,省道S247南车线、S248旧邓线、S322伊卢线、S243郭木线、S325候饭线、S331高兰线和Z001洛栾快速路。其中国道34千米、省道332千米,均为二级公路,分别通往相邻各县。县域内形成两横(G311国道、南闫路-嵩汝路)四纵(高速公路、洛栾快速路、陆车路、伊卢路)为骨干,县乡道路为支脉的交通网络。2014年嵩县公路总里程2206.64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5千米,干线公路共8条349.108千米,桥梁179座10794.53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73千米。主要科研机构有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嵩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嵩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等。教育方面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大力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中等专业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2014年嵩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12所,教学点99个,在校生117814人,教职工5981人。其中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9082人,教职工708人;职业高中5所,在校生5431人,教职工337人;初中22所,在校生23488人,教职工1339人;小学297所,教学点99个,在校生58265人,教职工2518人;幼儿园83所,在园幼儿21426人,教职工105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2人,教职工33人。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98.3%,高中毛入学率73.1%,学前三年毛入学率82%。2014年,嵩县教育局获得各种荣誉26项,其中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4项,市级荣誉12项,县级荣誉9项。建成文化站16个,2014年实现乡镇文化站完成率100%,“百里文化长廊”建设顺利开展,城关镇文明之乡、德亭镇道德之乡基本打造完成。相关文化作品有电视连续剧《风雨南庄》、《沉冤昭雪记》、《山乡邮人》等,在中央电视台及20多个省、市电视台播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创作百花竞放,异彩纷呈。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有嵩县第一高级中学、嵩县实验中学、嵩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嵩县人民医院、嵩县中医院、嵩县教育局等。境内拥有以白云山、玉皇顶、官帽峰、飞来石为代表的山岳奇石景观,以唐代银杏林、原始森林、高山杜鹃、箭竹林为代表的森林景观,以陆浑水库、九龙瀑、双龙瀑布、高山天池为代表的潭瀑水域景观,以春花烂漫、盛夏绿萌、金秋红叶、隆冬雪韵、云海日出为代表的物候气象景观,以两程故里、伊尹祠、庆安禅寺、桥北仰韶文化遗址、铺沟石窟、云岩寺、万氏佳城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著名历史人物有商代名相伊尹、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理学家朱熹等。自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4前)楚子伐陆浑之戎问鼎中原到清代末年(1911年),在嵩县发生的重大兵事有33起。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事频繁,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商生于嵩县三涂、大禹治水初步取胜即在“三涂会娶”,中国第一贤相伊尹出生于嵩县桑涧沟,汉代留候张良在嵩县高都淘金聚兵,唐代女皇武则天游幸思远山(西岩山),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经车村一带留有许多遗迹,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思。嵩县地灵人杰,是中华民族的一块重要发祥地,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山区人民,不断为华夏文明创造辉煌。展望未来,嵩县人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新嵩县。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