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城关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Chéngguān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汝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古代的时候,通常在县治所的地方修筑城墙,有的还在外围修筑郭(外城墙)。由于进出县城必须通过城门(关),所以人们习惯把县城所在的地方叫城关。 |
地理实体概况 |
城关镇地处县境中部,东与小店镇相邻,东南临刘店镇,南与三屯镇毗邻,西接上店镇和柏树乡,北接蔡店乡和陶营镇。镇政府驻县城凤山路346号,电话区号是0379,邮政编码是471200,距洛阳市区74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92.37平方千米。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7.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9万人,农业人口2.73万人,城镇化率62.7%。另有流动人口0.5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78万人,占51.5%;女性3.55万人,占48.4%;18~60岁4.43万人,占60.4%;60岁以上0.81万人,占1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31万人,其他民族有回族72人、满族30人、苗族9人、彝族4人、蒙古族3人等9个民族,共12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09‰,人口死亡率7.60‰,人口自然增长率2.49‰。境内地形为南、北多山岭,中部汝河两岸为冲积平原。最高点位于娘娘山海拔598.6米,最低点位于汝河滩海拔290米,平均海拔442米。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177.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49%,年平均降雨量690毫米,全年无霜期213天。境内水资源丰富,汝河由西向东横贯其间;马兰河从三屯入境,汇入汝河;涧沟河、洛峪河由北向南汇入汝河。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土矿、赤铁矿等。煤矿主要分布于寺湾至傅家岭一带,东西长3千米,煤层厚度1.07~11.00米,平均5.03米,储量3496万吨。铝土矿主要分布于云梦村郭家凹,矿体长60米,厚度7米以上,D级储量4.2万吨。赤铁矿主要分布在武湾村以及汝河以南云梦山一带,预测储量在300万吨以上。2011年耕地面积17.34平方千米,人均627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14067万元,比上年增加11.8%,农业增加值8530.5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2.9%。城关镇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矿产品加工等的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23191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1.3%。2011年,建成了洛峪、城东2个工业开发小区,引进和发展各类企业20余家,小区规模初步形成。2011年,有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4921人;小学17所,在校生6109人,教师518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319人,初级职称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940人,专任教师24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1954年在城关成立第一区联合诊所,现为城关镇卫生院,占地面积1762.7平方米,建筑面积1793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693平方米。有干部职工4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人,医、药、护、技师22人,其他10人。有行政村卫生所20所,村医75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乡村医生70人。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4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02张。专业卫生人员11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0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4万人次,住院手术480台次,出院病人1620人次。重点医院有镇卫生院。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8户,人数1594人,支出314万元,比上年增长29.2%,月人均164元,比上年增长19.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72户,人数1109人,支出97.5万元,比上年增长32.5%,月人均73元,比上年增长32.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4人,支出16.12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1人,支出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20.00%;农村医疗救助5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100人次,共支出9.3万元,比上年增长50.0%;农村临时救济320人次,支出2.3万元,比上年增长5.0%。城关镇为全县交通枢纽,二广高速公路引线直达县城东大门,省道325线、243线和Y018线交会于此。境内有甪里故居、鬼谷故里、云梦山、水帘洞、广成关等风景名胜区,以及凤凰山森林公园、云梦生园、刘伶公园、瑞云山森林公园等公园。行政区划单位是乡,行政级别是乡级行政区,行政区划代码是410326100,上一级行政区是汝阳县。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