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三屯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Sāntún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汝阳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春秋战国时,楚庄王由南向北进军,问鼎洛阳和楚昭王派大将单浮于领兵到达梁邑(圣王台)和霍阳山(岘山),并突然包围戎蛮子国。楚国军队多次北征,三次扎帐屯兵于出山口(今三屯村),由此得名三屯。因镇政府位于三屯村,故名三屯镇。 |
地理实体概况 |
三屯镇地处县城中南部,东与刘店镇毗邻,东南与鲁山县接壤,南接王坪乡,西邻上店镇和十八盘乡,北接城关镇。镇政府驻三屯村马兰大道26号,电话区号是0379,邮政编码是471221,距县城10千米。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1万人,非农业人口1100人。总人口中,男性21382人,占51.9%;女性19817人,占48.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04万人,占98.06%;其他民族有回族,东堡村丁家拐是汝阳县唯一的回族聚集区,有回族826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7.8‰,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10.2‰。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千米,总面积140.8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92.5人。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为四周群山环绕,中为盆地。海拔在350~60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温多风,夏热多雨,秋爽日照长,冬冷雨雪少。多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低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44.0℃,无霜期年平均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67.0毫米。马兰河由王坪乡入境,长41.5千米,纵贯南北,汇入汝河。现有玉马、老将沟、杨沟、虎头崖等中小型水库4座。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铜、铁、铅、锌、煤、铝矾土、萤石、石灰岩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大,易开采,已有1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入驻三屯投资兴业。耕地面积20.67平方千米,人均51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3.8亿元,比上年增加12.5%。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98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58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489万元,比上年增加12.5%。工业企业有裕丰有限公司、机械厂、面粉厂、食品加工厂、水泥制品厂、沟口电站、蛋品加工厂等。2011年末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256人,专任教师34人;小学25所,在校生3387人,专任教师2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423人,专任教师38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728张。专业卫生人员39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医生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47人。村卫生室25个,乡村医生100余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万人次,住院手术200台次,出院病人0.1万人次。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96户,人数1600人,支出96万元,月人均5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2人,支出18.2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08人,支出26.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80人次,共支出5.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60人次,支出2.2万元。2011年末铺修水泥路面134.1千米,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三屯镇旅游资源丰富,其境内的岘山(又名铁顶山)海拔1166米,是全国道教文化遗址之一,岘山连同其脚下的玉马平湖一起被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2008年,三屯乡(此时未撤乡建镇)与刘店镇一同被河南省批准为恐龙化石遗址保护区,为汝阳县东线观音寺—恐龙遗址公园—玉马平湖—铁顶山黄金旅游线路。行政区划单位是乡,行政级别是乡级行政区,行政区划代码是410326106,上一级行政区是汝阳县。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