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邙岭镇 |
罗马字母拼写 |
Mánglǐng Zhèn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洛阳市 偃师市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王筠注《说文》时说:(邙山)“山名亡山,故加邑为邙,亦名其邑也”。又 因邙岭镇位于邙山之北,故称。 |
地理实体概况 |
邙岭镇位于市政府北7千米处。东至山化镇,南至首阳山街道,西至孟津县平乐镇,北至孟津县会盟镇。上级政区为偃师市,行政级别为乡级,行政区划单位为镇,行政区划代码是 410381114。政府驻地邙岭镇杨庄,下辖刘坡、赵坡、丁门口、西蔡庄、东蔡庄、省庄、兰庄、杨庄、牛庄、牛新、申阳、吉家沟、周家山、古路沟14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约59.31平方千米,东西长约18千米,南北宽约6千米。总人口约3.48万人。民族有汉族、回族等。201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5588吨,生产总值为110124万元,财政收入1892万元,规模以上增加值3235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215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8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8元。
地势南高北低,东西狭长,最高点在丁门口村南的大古堆上,海拔405米,最低点位于周山村与巩义、孟津交界处,海拔121米。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5℃,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境内岭脊为分水岭,雨季涝水南流入洛河、北流入黄河。黄河在东北部过境,长6.5千米。全镇耕地总面积33.9平方千米,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黄杨为主。主要土特产有小米,绿豆,红薯,红萝卜。工业以壁纸、机械加工为主。内有壁纸企业5家,机械锻件加工5家。
境内连霍高速、光上路贯穿东西,省道314、首邙路、高速引线贯穿南北,形成“一横三纵”的交通网络。有乡文化站、广播电视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农家书屋10个、藏书6万余册;有幼儿园11所,在校学生约2千余人。小学9所,在校学生约1万余人。初中3所,在校学生约5千余人。镇级卫生院1所、村级集体卫生室14所、西蔡庄水厂1家、敬老院1所等。有二嵩观、薄姬庙、田家大院、舜帝庙、舍荣庵、古圣寺、申阳革命纪念馆、刘道安故居、 吉氏祠堂等历史古迹。有排鼓、 舞狮、高抬故事、狮子大转盘、二鬼摔跤等民俗文化。 邙岭镇获得荣誉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2011年灾区群众倒房重建工作先进单位”。邙岭镇是著名的中国黄杨之乡,洛阳市园林乡镇。长途电话区号是0379。邮政编码是471944。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