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安阳市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安阳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公元前257年,秦将王龁(hé)攻克魏“宁新中”邑,后因宁、安意近,淇水(原黄河故道分支)之北太行余脉之南曰阳,乃定名为“安阳”。
地理实体概况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原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

商朝时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5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将王龁(hé)攻克魏“宁新中”邑,后因宁、安意近,淇水(原黄河故道分支)之北太行余脉之南曰阳,乃定名为“安阳”。公元580年,北周灭北齐,杨坚焚毁邺城,邺民全迁安阳,安阳遂称相州。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49年安阳解放,平原省成立,安阳为省辖市。1952年平原省撤销建制,安阳市划归河南省,现为省辖市。

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周易发源地,还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有殷墟和中国大运河永济渠)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记载了3000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安阳殷墟是中国目前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羑[yǒu]里城,位于汤阴县城北2千米,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发祥地。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