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
传鹤壁集南山昔有鹤栖息,故名鹤山,后山麓峭壁下建村,故名鹤壁(一说春秋时鹤壁属于卫国,卫懿公爱鹤成癖,曾在这里放鹤于南山,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夏朝,现今鹤壁地域分属豫、冀、兖三州,商朝,属京畿内地,周朝春秋时,属卫、晋。1952年鹤壁集周围建国有煤矿 ,1956年设鹤壁煤矿办事处 ,1957年3月析汤阴、安阳地置鹤壁市,1974年改为省辖市 ,1986年1月浚县、淇县划入 。
鹤壁是煤资源型城市,因煤建城,现在是国家试点转型城市,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升级版,努力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养殖产业化,休闲旅游、新型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鹤壁文化深厚,富有特色,主要有“一水一城两山”:古称淇水的淇河,《诗经》中有39篇描绘两岸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被誉为“诗河、史河、生态河”;古称朝歌的淇县,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封神演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浚县大伾山的北魏摩崖大佛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庙会的大伾山浚县正月古庙会,长达一个月,已有1600多年历史,吸引着晋冀鲁鄂皖周边及海内外的众多香客游人;淇县的云梦山,是鬼谷子王禅隐居授徒、著书立说之地,至今仍存有诸多历史古迹。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黎阳仓遗址为隋代名仓之一,是当时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浚县天宁寺、淇滨大赉店遗址等都彰显着鹤壁厚重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