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三门峡市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三门峡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三门峡因北临黄河中流砥柱三道峡谷天险而得名。
地理实体概况
三门峡历史文化悠久,驰名中外的仰韶文化遗址奠定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根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的重要“邂逅区”,耸立黄河的“中流砥柱”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门峡因北临黄河中流砥柱三道峡谷天险而得名,距今六千年前,三门峡地区就出现大的氏族部落活动,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焦国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郡,唐朝设陕州虢州陕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1957年国家三门峡兴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时,成立省辖三门峡60年代曾一度降为县级市),三门峡市是一座因治黄水利工程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城市,也是离黄河城市中最近的一座城市,有黄河明珠的美誉
三门峡自古为沟通关中和中原的交通要道,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辖区内水系众多,分属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处秦岭山脉、黄土高原、黄河中下游平原,市区著名的虢国博物馆、庙底沟文化遗址,灵宝函谷关,渑池秦赵会盟台,陕县奇特民居地坑院、丝绸之路上的崤函古道等时时昭示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内涵。夸父逐日、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等成语典故也都出自三门峡区域内。
三门峡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推进黄河湿地保护和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公园建设,提升生态文明,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观赏地;三门峡还是重要的苹果和黄金产地。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