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历史文化悠久,驰名中外的仰韶文化遗址奠定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根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的重要“邂逅区”,耸立黄河的“中流砥柱”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门峡因北临黄河中流砥柱三道峡谷天险而得名,距今六千年前,三门峡地区就出现大的氏族部落活动,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时为河南郡,唐朝设陕州、虢州,元明清为陕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1957年国家在三门峡兴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时,成立省辖三门峡市(60年代曾一度降为县级市),三门峡市是一座因治黄水利工程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城市,也是离黄河城市中最近的一座城市,有黄河明珠的美誉。
三门峡自古为沟通关中和中原的交通要道,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辖区内水系众多,分属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处秦岭山脉、黄土高原、黄河中下游平原,市区著名的虢国博物馆、庙底沟文化遗址,灵宝函谷关,渑池秦赵会盟台,陕县奇特民居地坑院、丝绸之路上的崤函古道等时时昭示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内涵。夸父逐日、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等成语典故也都出自三门峡区域内。
三门峡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推进黄河湿地保护和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公园建设,提升生态文明,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观赏地;三门峡还是重要的苹果和黄金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