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新密市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郑州市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在上古,新密境内有补、密、郐三个古国存在。公元前769年,郑武公灭掉郐国,在密国旧地建新密邑。西汉(前205年)设密县。1994年新密撤县建市。
地理实体概况

    新密市位于中原腹地、嵩山东麓,是华夏文明之源、山川密境之城。距省会郑州30公里,市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80万,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区管委会,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55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2位、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72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第32位。河南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18)显示,新密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经济发展质量、发展规模水平、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发展潜力活力、民生幸福评价等指标均居全省105个县(市)前5位。

    新密文化底蕴深厚,被命名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也是《诗经》中《郑风》《桧风》的产生地。公元前206年始置密县,1994年撤县建市,有打虎亭汉墓、古城县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2000年、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超化吹歌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自然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4%,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河南省生态市、河南省园林城市,伏羲大峡谷、三泉湖、红石林、神仙洞等景区风光秀美,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九里山休闲运动基地游人如织。交通区位优越,地处郑州大都市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地带和郑州航空港经济圈,郑少、郑尧、商登高速和郑登快速通道、大学路南延等骨干路网畅通便捷,国省干线“八纵八横”、县级公路“四纵七横”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产业体系完备,产业结构调整为2.5:49.8:47.7,新材料(新型耐材)、家居和品牌服装2个千亿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造纸、电力能源、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提速,荣获国家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河南省首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城乡一体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5万人,超化、大隗等四个中心镇协调发展、宜居宜业,全市建成在建新型社区78个,入住群众17.9万人,城镇化率达61.6%,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市)。

    近年来,新密市按照“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总体要求,以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为统揽,围绕“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推进交通路网、新型城镇、现代产业、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五个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富裕、文明、美丽、时尚、幸福“五个新密”,保持了经济社会转型提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91.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