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博爱县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焦作市  博爱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豫晋两省交界处,隶属焦作市管辖。全县面积435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5镇2乡2街道办事处,204个行政村。

博爱县历史由来。秦时属野王邑,汉时属河内郡,唐时曾设太行县,之后长期属河内县。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
夏朝时,建立冀州覃怀之域,隶属于“覃怀地”;商朝时,因距离殷都较近,属畿内所辖,有商畿旧地之称;周武王时,设野王邑,隶属于野王邑;战国时,先后隶属于郑国、晋国、魏国、韩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为郡县制,改野王邑为野王县,隶属于三川郡野王县;西汉时,归冀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东汉时,归司隶河内郡野王县管辖;三国时期,归曹魏治理;两晋时期,归司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北魏时,归怀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隋朝时,改野王县为河内县,归河内郡河内县辖;唐武德三年(620年)由河内县析出,设太行县,县治清化镇。武德四年(621年)废太行县,仍归属河内郡河内县;五代时,归怀州河内县管辖;北宋时,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金代时,归河东南路怀州郡河内县管辖;元朝初期,归怀孟路总管府河内县管辖,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改怀孟路为怀庆路,归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怀庆路河内县管辖;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怀庆路为怀庆府,归怀庆府河内县管辖;清同明制;民国2年(1913年)废怀庆府,保留所辖的怀府八县,河内县更名为沁阳县,归沁阳县管辖。民国16年(1927年)8月,冯玉祥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将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地区划出,增设博爱县,县治清化镇,直属河南省辖。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博爱县归平原省新乡地区管辖。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博爱县归河南省新乡地区管辖。1959年划归焦作市管辖,1960年撤销博爱县建制,改设博爱、阳庙、金城、界沟、红旗5个公社,1961年10月,恢复博爱县建制,仍归新乡地区管辖。文革中曾一度有“红卫县”之称。1983年9月1日,新乡地区撤销,博爱县划归焦作市管辖至今。
    博爱县区位优越。博爱是联系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通道,地处中原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三条高速、四条省道、五条铁路贯穿全境。正在规划建设的太焦高铁、焦济洛城际铁路将在博爱并线设立焦作西站,博爱正从普通铁路的边缘地带进入高速铁路的节点时代。当前,博爱紧紧抓住青天河景区游客流较大的优势,抓住太焦高铁和新焦济洛铁路在博爱交叉建站的节点契机,抓住电商产业带动起来的物流快速发展契机,截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建成豫西北晋东南重要节点城市。

博爱县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北部山区,拥有储量丰富的粘土、铝矾土、铁矿、石灰石、硫铁矿等二十余种矿产资源。与煤炭大省山西毗邻而居,是豫北地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拥有蓄水量达2070万立方米的青天河水库,水资源供应充足。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两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均途经博爱。西气东输万里管道第一个分输站设在磨头镇,晋城煤层气通豫工程从博爱经过,丰富的煤、水、气资源,加之优越的区位交通,发展工业条件得天独厚。

博爱县旅游业不断壮大。青天河风景区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区、国家5A级风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北方小三峡”;建于金代的八极拳发祥地月山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曾与少林寺齐名,乾隆皇帝三次来此巡游;在县城西部,有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竹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价值,还有独特的景观价值。

博爱县产业分布极具特色。全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条经济带,一是中部工商业经济带,面积约95平方公里,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最少、工商业最发达、经济最活跃的板块,该经济带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是博爱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我县的产业集聚区就位于该经济带。二是南部高效农业经济带,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是博爱县高效农业发展区,区域内有蔬菜基地、葡萄、鲜桃等鲜果基地和肉牛、生猪、蛋鸡等养殖基地,集约化高效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北部山区旅游矿产资源经济带,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主要产业有旅游业、林果业、矿产品开采加工业和运输业等。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