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修武县 |
罗马字母拼写 |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焦作市 修武县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
地理实体概况 |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山南川,山川各半,总面积611平方公里,辖5镇、3乡、1个工贸区和1个办事处,187个村,27.5万人,耕地面积32万亩。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修武是千年古县,殷商时称“宁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途中遇到大雨,在此驻扎修兵习武,改名为“修武”,是秦朝时设立的36个郡县之一,是孔子的问礼之地、汉献帝的谪居之地、“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孙思邈的行医之地、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 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境内的云台山景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旅游景区10个国家级品牌于一身,与美国大峡谷公园结为姐妹公园,荣获河南省首届省长质量奖、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自然山水景区中唯一的驰名商标。修武县先后被命名为千年古县、中国最佳旅游名县、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县、中国绞胎瓷之都、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单位和河南省唯一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等荣誉。2016年2月,入围国家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郑州、新乡、焦作和山西晋城市的中心地带,位于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内,境内高速公路三条:菏(泽)宝(鸡)高速、郑(州)焦(作)晋(山西)高速和郑(州)云(台山)高速,分别连着京港澳、连霍、二广等国家交通大动脉。铁路三条:新(乡)月(山)铁路、郑(州)焦(作)城际铁路和新(乡)月(山)二线,郑焦城际铁路开通后,修武距离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仅需17分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在此交汇连接,是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和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资源丰富,产业鲜明。矿产蕴藏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炭、铝矿、铁矿、粘土、石灰石等20余种,储量大,品质好,境内有中州铝业、焦煤集团等国家重点企业,初步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铝工业、纺织业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农业资源丰富,小麦、玉米优质高产,素有“黄河之滨小粮仓”的美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28%,景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尤其是城区,有白音潭公园、七贤公园、幸福公园、宁城公园等公园绿地25个,初步形成了公园环绕、游园绿地点缀、绿色林带相连、城在景中、景城融合的生态园林格局,是郑州、焦作、新乡和晋城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2018年,完成廊道建设11公里,打造节点景观8个,完成高速公路绿化5300亩,城区新增绿化面积8.2万平方米。城市生态更加优化,空气、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年优良天数168天,居六县(市)第一。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的小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上古为宁地,殷商建城,为宁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率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后一路向东,行至宁邑,天雨三日不休,车辕断折为三。武王惊恐,认为不吉,询问姜尚,姜尚说:“天雨三日不休,是上天认为大军远道而来,所以洒雨以洗征尘,车辕断折为三,是让我们把大军一分为三,各有任务,互有照应。”武王转忧为喜,遂命大军在此停下,“修兵勒武”,改为三军,最后一战而灭商。因宁邑是“修兵勒武”之地,遂改名为修武。, 因历史典故而得名。即周武王修兵勒武之地。, 远在夏代,修武属覃怀之地。殷商时期,为国都之畿内地,始筑宁城,名宁邑。周武王伐纣灭商后,改宁邑为修武。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因晋文公平叛护王有功,将阳樊、温、原、攒茅之田赐与他作为封赏,并改称为南阳(其地包括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东至朝歌,西至轵道),修武即在其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曾改修武为镇,并入武陟县。金天会二年(1128年),修武属河东南路怀州沁南军管辖。兴定四年(1220年),析修武东北部地区在重泉村设山阳县,隶属辉州。元初属怀州,延祐二年(1315年)属怀庆路。明代,修武属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管辖。清代,河南设9府5州,修武属怀庆府管辖。民国时期,修武初属河南省河北道 ,1927年改为河北道豫北道,1928年废道后属河南省第四行政区管辖。1937年至1949年9月,修武县又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太行区四专署管辖。1945年9月30日,晋冀鲁边区政府在修武县焦作镇成立焦作市。1945年5月太行区四专署撤销,修武县改属新乡专署管辖。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修武县属平原省新乡专署管辖。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修武县属河南省新乡专署管辖。1958年7月18日,在公社化运动中,成立修武县人民公社,这是当时全国罕见的一县一社体制。1960年10月,撤销修武县制,并入焦作市。1961年9月,恢复县制,重新设置修武县。修武得名已有三千多年,设县也有二千多年,名称沿用至今。,秘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图解测量," 修武县位于焦作市东部,西距焦作市人民政府20千米。东毗获嘉县,南邻武陟县,西至焦作市城区,北界山西省陵川县、泽州县,东北与辉县市接壤。修武县域南北长40千米,东西最宽处 30.6千米,最窄处4千米。修武县城东南距河南省会郑州市市区70千米,南距武陟县城15千米,西距焦作市区20千米 ,西南距洛阳市区150千米,东北距辉县市区47.5千米,东距获嘉县城20千米,东距新乡市区40千米,东北距首都北京600千米。 行政区划单位为县,行政级别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410821,政府驻地位于城关镇为民路118号。下辖城关、七贤、郇封、周庄、云台山5个镇,王屯、五里源、西村3个乡,1个小营工贸区。面积约632.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84194人,以汉族为主,达28.42万人,占99.5%;有回族、土家族、满族、蒙古族、苗族、黎族、壮族、傈僳、侗族、哈尼族、彝族、白族、藏族、瑶族、朝鲜族、傣族等16个民族共1481人,占总人口的0.5%。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135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1.4%。驻地人口约5.59万人。 修武县政区历史沿革: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将修武分为修武、山阳二县。北魏孝昌二年(526年),以地形将修武县分为南修武、北修武,南修武城设在今获嘉县宣阳驿一带,北修武城设在今修武县李固村。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年),又设西修武,县治即今修武县城所在。北齐天保七年(557年),合西修武、南修武、北修武及山阳四县为修武县。隋开皇四年(584年),将原位于今新乡县的获嘉县移治修武县东部(今获嘉县全境)。大业初年(约605年),废武陟仍入修武,属河内郡管辖。唐武德四年(621年),武陟县从修武县划出。金兴定四年(1220年),析修武东北部地区在重泉村设山阳县,隶属辉州。1945年9月30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和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将原属于修武县的焦作镇改为焦作市。1948年春,五区、六区划给焦作市,修武县只辖道清铁路以北的一区义庄、二区五里源、三区西涧、四区南坡。10月,又将原划归修获武民主政府的七区、划归焦作市的五区、六区重新划归修武县管辖。1949年11月,焦作三区的恩村、新店等60个自然村划至修武县管辖。1952年,修武县三区的上马村、下马村、寺河、李贵作和四区的新庄、造店等20个行政村划归焦作市管辖。195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修武县的前靳作、后靳作、墙北、秦庄4个村划归焦作市管辖。195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修武县的恩村、墙南等72个自然村划归焦作市管辖。同时,又经国务院批准,山西省晋城县双庙乡及其21个自然村即双庙、土岭、东平顶窑、西平顶窑、后河、北路掌、大河坡、石马汕、影寺、大水峪、小水峪、桃园、白水河、返头岭、南背、黄山岭、孤山、板窑河、洞河、七砍辿、沙窝河等划给修武县管辖。修武县也由26个乡调整为16个乡,即城关乡、五里源乡、文案乡、陈村乡、郇封乡、周庄乡、李万乡、高村乡、北辛庄乡、方庄乡、岸上乡、崔庄乡、南坡乡、金岭坡乡、艾曲乡、双庙乡,下辖413个自然村。2000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修武县李万乡划归焦作市管辖,成立焦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修武县高村乡的金炉、辛庄等21个建制村和周庄乡的李屯、孙村、马庄、西长位、杨楼5个建制村划归山阳区文苑街道办事处管辖。2013年9月将修武县原高村乡(即现王屯乡)的刘范桥、张延陵、薛延陵、陈范桥、马范桥、石范桥、刘范桥、纪孟、北睢村、南霍村共10葛村整建制委托山阳区文昌街道办事处管理(即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修武县经济、农业发展情况: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以猪、鸡养殖为主;工业有以纺织业、铝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4大主导产业。主要土特产品中有五里源松花蛋、当阳峪陶瓷、延陵大葱、云台山连翘、江旁庄大白菜等。 地貌特征介绍:地处太行山南麓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地形从北部山区向南部平原呈阶梯式次降,层次分明,北山南川,山川各半。境内最高峰云台山茱萸峰,海拔标高1297.6米,最低点位于县城大沙河两岸,海拔标高80~98米。主要产业及经济指标介绍: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3亿元、第二产业66.3亿元、第三产业38.7亿元,三产比重为9.2:57.8:33.0。2014年全县GDP完成111.3亿元,税收收入完成5591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2946元,农民人均收入11954元。 地理环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温度43.5℃,最低温度-19.9℃,年均降水量570.6毫米,年均无霜期215天。主要山体有太行山脉,主要山峰有云台山,主要河流有大沙河、山门河、新河、陆村涝河。境内主要有新月铁路、郑焦城际铁路、晋新高速公路、郑云高速和省道308长垣-邵原公路、内蒙古乌兰浩特—广东安海公路、内蒙古乌兰浩特—广东安海公路支线、306林邓线(又称林州—济源沿南太行公路)。胜果寺和胜果寺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老城大街中段;云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龙峡、峰林峡,为省级名胜区,圆融寺为4A级景区。 著名人物:薛保职(1882~1958):字如曙,修武县郇封镇郇封村人,著名画家。历史人物有汉献帝、竹林七贤、韩愈等,近代人物有辛亥革命烈士程毅,现代人物有开国中将李雪山、原武汉军区空军政委康星火,当代人物有著名作家乔叶。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中期河阳军怀州修武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根据修武县《韩文公门谱》记载,自韩姓始祖韩万传至42世韩均,为北魏银青光禄大夫,金部尚书,出为定州刺史,转青冀二州刺史,恤民廉谨,甚有治称。韩均之孙、44世韩镶,因魏政始乱,遂于神龟元年(518年),隐居北修武安阳城,死后葬于韩坡,是为修武韩姓之始。 著名历史事件:武王伐纣途经“宁邑”修兵练武,“修武”从此诞生。魏曹丕逼汉“禅位”,汉献帝贬居修武。延康元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刘协被封山阳公,居修武县浊鹿城共14年,死后葬于古汉山下,墓冢称“禅陵”。魏曹丕逼汉“禅位”,汉献帝贬居修武。延康元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刘协被封山阳公,居修武县浊鹿城共14年,死后葬于古汉山下,墓冢称“禅陵”。 历史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内涵、特色等介绍:修武县民间在重大庆典、迎神、祈雨时均会在庙会中举行艺术表演,豫剧中的《朝阳沟》是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另有吹唢呐、划旱船、舞狮子、踩高跷、背妆、霸王鞭等民间艺术。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