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置: |
地名查询 |
返回 |
|
|
标准地名 |
汉字 |
山城区 |
罗马字母拼写 |
|
使用时间 |
|
简称 |
|
别名 |
|
曾用名 |
|
所在(跨)行政区 |
鹤壁市 山城区 |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
|
地理实体概况 |
山城区位于鹤壁市主城区西北部,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1乡1镇5个街道办事处,63个居委会、38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1999年之前,是市委、市政府驻地,曾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0年。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中原最具可持续发展县区、全省国企改革攻坚战先进县区、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区,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 山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425年到公元前386年,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在辖区鹿楼乡故县一带的中牟建都38年,共历献侯、刘候、武公、敬侯三代四君。殷商皇家鹿场遗址、故县汉代冶铁遗址、后营汉墓区、寺湾宋元古瓷窑遗址等 都集中反映了山城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还有1947年6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战役中,在石林乡石林村“法隆寺”召开的军事会议旧址。山城区建于1961年12月8日,其前身是“政社合一”的山城人民公社。1959年1月市党政机关自中山地区迁入山城区的红旗街,从而成为鹤壁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到1999年搬至淇滨新区,历时40年,形成了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99年,山城区辖5个街道、2个乡:山城路街道、长风中路街道、红旗街道、汤河桥街道、鹿楼街道、鹿楼乡、石林乡。 2010年1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鹤壁市山城区石林乡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至2010年12月31日,山城区辖5个街道、1个乡、1个镇:红旗街道、山城街道、鹿楼街道、汤河桥街道、长风中路街道;鹿楼乡、石林镇。 山城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浅山丘岭地貌。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22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2331.6小时,日照率为53.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00米—150米。主要河流汤河、凌河在东部汤阴县境内汇合后流入卫河。区域内气候温和,土层深厚,物产丰富。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和林果为主;矿产资源已发现和开采的有煤炭、瓦斯气、二氧化碳、水泥灰岩、白云岩、麦饭石等3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16亿吨,水泥灰岩储量60亿吨。
|
备注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