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南乐县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濮阳市  南乐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南乐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河南省东北边陲,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座标:东径115°0′42″~115°28′40″;北纬35°58′55″~36°22′6″。有大广高速、南林高速、106国道、341国道。县城西去古都安阳82公里;东到鲁西重镇聊城90公里;南距龙乡濮阳40公里,省城郑州266公里;北达首都北京480公里。

南乐县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1公里,版图略呈长方形,总面积624平方公里。四方顶端位置:东起福堪镇刘吕村东0.5公里,西至元村镇涨汪村西1公里,南至杨村乡东侯村南1公里,北到梁村乡吴家庄村北0.6公里。

地质地貌 南乐县境第三纪底板埋深在1500~3500米之间。第三纪以后至今一般为陆象沉积,整个地表由约1000米厚的黄土覆盖,处在渤海凹陷的西南部。县境东部是东(平)濮(阳)凹陷西北部的仰起端,西部为内黄隆起。据《濮阳市及邻区地震地质图说明书》载:南乐县境内有元村断裂。它是大名、南乐凸起与元村集拗陷的分界断裂,长44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北北西,为正断层。

南乐县属黄河洪积冲积平原,境内除西北、东南两黄河故道区有沙丘起伏外,地质坦荡,海拔在42米至50米之间,自西南略向东北倾斜,比降为1/4000。由于历史上大河曾多次过境泛滥,形成大小10处坡洼。面积较大者有西南境的西西坡,东南境的王窑坡及北中部马颊河北岸的小楼坡等。境内有海河水系的卫河、马颊河、徒骇河3条河流通过。

气候气象 南乐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若用干湿季划分,每年的10月至下年的5月为干季,7月和8月为湿季,6月和9月为干湿过渡月份。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高气温43.1℃,极端最低气温-21℃。无霜期205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2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是河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599.7毫米,最大降水量836.4毫米,降水量少的年份,仅306毫米。

水文水系 南乐县属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卫河、马颊河、徒骇河。
西汉初,始置乐昌(治今南乐)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废乐昌县,其境东部属东郡东武阳县,西部属魏郡阴安县、繁阳县。三国时为魏国地,分属魏郡和阳平郡。晋,复置,更名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属魏郡,未久废止。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属魏郡。北魏永安元年(528年)置昌乐郡,郡治昌乐县。东魏孝静帝天平年间(约535年)撤昌乐郡,昌乐县属魏郡。同时又分置平邑县(在今县城东北2公里处),亦属魏郡,北齐废。北周复郡,昌乐县仍为昌乐郡所辖。隋开皇初(581年),废昌乐郡,昌乐县改属魏郡。大业初(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属武阳郡。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平邑县,大业初省入贵乡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属魏州。武德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城西北10公里)。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省繁水县入昌乐县。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易名南乐县。后唐,南乐属河北道兴唐府。后晋改兴唐府为广晋府,南乐县隶属。北宋初年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赦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宋微宗崇宁四年(1105)年,改属开德府。金时属大名府。元属中书省大名路。明属中书省大名府,后改属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清属盛京大名府,后改属直隶大名府。中华民国2年(1913年)属直隶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属河北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1941年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专署。同年,冀鲁豫边区辟设卫河县,将南(乐)大(名)公路以西划入。1946年撤卫河县,其地仍属南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乐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消,南乐县划入河南省。1954年,安阳、濮阳两专区合并,改属安阳专区。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改属新乡专区。1960年,新乡、安阳分治,属安阳专区。“文化大革命”中改专区为地区,南乐仍属安阳地区。1983年9月,改属濮阳市。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