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濮阳县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濮阳市  濮阳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濮阳县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辖12镇8乡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993个行政村(居委会),114.3万人,138万亩耕地。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务院确定的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黄河流经县境61公里,滩区面积217平方公里。濮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中华龙乡、颛顼遗都、帝舜故里和张姓起源地之称;春秋时因位于濮水之阳,始名濮阳;卫国在此建都388年;秦嬴政七年始置濮阳县。与濮阳市同名同城,是中原油田主产区,18个乡镇涉油,油气产量分别占中原油田总产量的70%和90%以上;文96、文23战略储气库总库容110亿立方米,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岩盐储量1400亿吨,发展盐化工潜力巨大,现有富余劳动力40万人。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全省文化先进县”、 “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是河南省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卫生县城。

五帝时期,颛顼部落兴盛于此地,都于帝丘,始称高阳。夏朝,封昆吾氏为夏伯,都帝丘,称昆吾国。春秋时称帝丘,属卫。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帝丘,至公元前241年,秦灭卫,前后历经388年,因帝丘位于濮水之北而成濮阳。秦属东郡,设县为濮阳县,郡治在濮阳。汉袭秦制仍称濮阳县,东郡郡治不变,新莽时一度改东郡为治亭,属衮州,东汉时恢复旧称。隋王朝濮阳县析出昆吾县,属东郡。唐属濮州。五代及宋朝时期,因地处黄河要冲,先后将澶州改成防御州、镇宁节度、北辅、开德府等,州治德胜城(今濮阳县城为德胜北城)。金改澶州为开州,延至清末。元、明、清700余年间,开州(今濮阳县)行乡、里、甲制。明弘治(1491年)载:开州设孝义、晋阳、进思、鄄城乡,辖347个乡。民国初(1913年)改城开县,民国3年(1914年)夏称濮阳县。

1940年,濮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冀鲁豫边区划濮阳县为濮阳、尚和、昆吾三县,此时,抗日民主政府与国民党濮阳县政府并存。1945年,日本投降后,冀鲁豫边区政府划濮阳县城关区为濮阳市,1946年夏撤销。1949年8月,平原省濮阳专员公署成立,濮阳、尚和、昆吾为属县,专属设在濮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濮阳、尚和、昆吾三县合并,仍称濮阳县。1952年12月,濮阳县属河南省濮阳专属,1954年9月,濮阳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安阳、新乡两专属合并,濮阳县属新乡专署。1962年,新乡、安阳两专属分设,濮阳县回归安阳专署。1983年9月,濮阳县撤销,濮阳市成立。1984年2月,在原濮阳县基础上,成立濮阳市郊区。1987年6月,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8.3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9.9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4亿元,增长22.1%,税比80.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33元,增长9%。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