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郾城区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漯河市  郾城区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郾城区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原富饶历史文化沃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东经113°45′10"~114°6′39",北纬33°34′37"~33°44′59"。东与召陵区接壤,东南与召陵区、源汇区相连,南濒沙河,与源汇区隔河相望,西南与舞阳县相邻,西面与舞阳县、许昌市襄城县接壤,西北、北面与临颍县毗邻,东北与召陵区、临颍县、周口市西华县交界。全区总面积413.1平方公里,总人口52.80万人,以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壮族、苗族、侗族、瑶族、藏族、布依族、白族、维族、彝族、黎族、朝鲜族、佤族16个少数民族,辖沙北1个街道,城关、孟庙、商桥、龙城、新店、裴城、李集7个镇,黑龙潭1个乡,共9个乡级政区;有39个居民委员会,16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85个居民小组、1460个村民小组。
  郾城是一座古老而又青春的“活力都市”。始于秦,兴于汉,建县制于隋开皇五年,素有“古郾子国”之称,是龙山文化发祥地、文宗字祖许慎故里、“郾城大捷”古战场,1500年的县制历史赋予其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2004年12月撤县设区,是漯河市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环境最优美的新兴城区。
  郾城是一方成就梦想的“投资宝地”。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漯界公路横贯东西,漯宝(丰)铁路西接焦枝线,北部的孟庙车站是漯河火车站的货运站,城区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90千米。优越的区位位置、便捷的交通运输、充足的资源供应、齐聚的生产要素赢得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得郾城者得中原”美誉。规划设立的淞江产业集聚区、漯西产业聚集区两大工业园区设施完善、功能完备、产业配套、特色鲜明,先后吸引了韩国乐天、大连实德、青岛双星、四川希望、湖北宜化、山东六和、河北苹乐等全球500强、全国500强知名企业入驻,培育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制衣制鞋”五大产业集群,郾城已成为漯河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