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西峡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南阳市  西峡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西峡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辖1乡15镇3个办事处,29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万。西峡县情概况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西峡是哪吒故里、屈原故里。6000年前就有人类聚居,西周时为鄀国属地,是鄀国国都,春秋属楚,为白羽邑。公元前298年至272年秦国设析县,历代多为县治重镇。1949年12月西峡重新建县。二是区位独特。西峡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历史上既为交通要塞、水运码头,又有“通陕甘之孔道,扼秦楚之咽喉”、“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之称,是东引西进的“桥头堡”。三是交通便利。西峡境内有三条铁路交汇(宁西铁路、宁西复线,与正在建设的蒙西至华中铁路将在西峡交汇并设立连接线),三条高速交汇(沪陕高速、三淅高速和正在建设的武西高速贯穿全境),五条国道(G312、G208、G209、G345、G241)、三条省道(S328、S329、S527)交汇,是豫鄂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四是资源丰富。西峡是河南省第一林业大县,主要有“林、药、矿、水、游”等自然资源,有“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之称。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8%以上,中药材1328种,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49种,拥有被称为“20世纪震惊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和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恐龙蛋化石群遗址等。

  西峡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5000年前,西峡就有聚居的群落。西周初年为鄀国属地,并设为白羽邑。公元前 524 年至 506 年曾是许国国都,秦时置析县。后几经沿革,清末民初为西峡口镇,1948年5月6日西峡解放,设置西峡县。

  古史记载,西峡“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自古以来,许多圣哲贤达、历史名人曾在西峡留下了传奇遗踪:孔子回车返鲁、屈原苦谏楚王、武则天建造行宫、李自成兵屯西坪操场,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苏辙、司马光等都曾游历西峡而留名作。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出任西峡县令,留下了 100 多首歌吟西峡山水田园风光的诗词佳句。西峡还是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实施宛西自治的大本营。蕴藏在西峡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西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国家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县等一批国家级荣誉;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先进县、全省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全省创先争优“双百夺旗争星”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县、全省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模范县、全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县、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全省六大出口基地县等一批省级荣誉,连续12年获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连续16年获南阳市“兴水杯”,连续15年获南阳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