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宁陵县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商丘市  宁陵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宁陵县位于商丘市西部,总面积798平方公里,下辖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1个特色商业区,36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5万,耕地79.3万亩。先后被授予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产粮大县、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县、河南省科普示范县、平安建设工作显著进步县、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产业集聚区荣获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第一名。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宁陵历史久远,文化厚重,名人辈出。远古时代为葛地,夏、商、周时期为葛国(又称葛伯国),春秋时期属宋国称宁邑、沙随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称宁城,秦时谓宁陵城,汉初为宁陵侯国,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5000多年前,东夷部落首领葛天氏在此创造了“葛天氏之乐”,是中国音乐、舞蹈的发源地,被授予“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封地,是三国曹操起兵之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安家之地,还是三国名将典韦、宋代经学家程迥、明代哲学家思想家吕坤、山东快书宗师高元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的故里。是葛、葛伯、诸葛、沙、信5个姓氏的发源地。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宁陵东距商丘37公里、徐州200公里、连云港400公里,西至开封100公里、郑州180公里,是沿海地区西进、西部地区东引的桥梁和纽带。陇海铁路、郑徐高铁、连霍高速、商登高速、310国道、343国道、327省道横贯东西,220国道纵穿南北。

      资源丰富,生态宜居。宁陵地处豫东平原,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优质小麦、花生、玉米等为主产农作物。农业“三宝”酥梨、花生、白蜡条(杆)闻名全国,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全国优质酥梨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县、全省林业生态县,是河南省远近闻名的酥梨之乡、温棚黄瓜之乡。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条(杆)、张弓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气候温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是“中国长寿之乡”。

      产业集聚,特色突出。农资化工、特色家居制造等为主导产业。全县形成了以史丹利、嘉施利等为龙头的年产850万吨复合肥生产能力的农资化工产业集群,是中原最大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家居产业集群;张弓酒业、张弓老酒酒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特色商业区建设初具规模。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