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政策法规 |  行政区划 |  理论研究 |  工作动态 |  地名文化 |  地名查询 |  地理标志产品 
学会简介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是由从事行政区划、地名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地名爱好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团体;是经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登记,在河南省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民政厅。主要业务范围: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接受委托对行政区划变更及地名命名更名进行论证、风险评估;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地名查询  

 
位置: 地名查询 返回
标准地名 汉字  平舆县
罗马字母拼写  
使用时间
简称 别名 曾用名
所在(跨)行政区  驻马店市  平舆县  
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
地理实体概况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两省(河南、安徽)、三市(周口、阜阳、驻马店)结合部,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人口100多万人,辖19个乡镇(街道),224个行政村(居委会),是国家优质小麦和优质白芝麻生产基地、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先后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全省林业生态县、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

平舆历史悠久。夏商为挚国,西周、春秋为沈子国,战国时属楚国,平舆邑。秦置平舆县,治所在今平舆县射桥镇古城,属颍川郡。汉至晋因之,属豫州汝南郡。南朝宋废,北魏复置,北齐再废,至隋大业二年(606年)又置平舆县,属豫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平舆县,辖地并入新蔡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属河南道蔡州。至元废县,辖地并入汝阳县,属河南江北道汝宁府。明、淸袭之。民国二年(1913年)汝阳县易名汝南县,平舆属汝南县。1951年4月复置平舆县,属信阳专区。1965年,信阳、驻马店分治,平舆属驻马店专区。平舆是沈姓、冉姓、挚姓、汝南周姓的发源地。文物古迹主要有沈子国故城遗址、挚地遗址、月旦亭遗址、陈蕃墓、普照寺塔、安成故址等。

平舆人杰地灵。平舆自古多名贤。夏朝挚国国君奚仲,任夏禹王的造车官,造出太平车,被尊为车辆鼻祖。因车称“舆”,又因这里地势平坦,以“平”字冠名,称“平舆”,平舆也因此被称为“车舆文化之乡”。殷商时期挚国国君任成的次女太任嫁给周公的儿子季历为妻,她孕期“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味,足不履是非之地”,开胎教先河,孕育了姬昌——周文王。文王姬昌承母贤德,开创了天下诸侯半归西岐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东汉太傅陈蕃,自幼胸怀大志,处世刚直不阿,虽为佞臣所害,但英名彪炳青史。东汉名相袁安,一生功勋卓著,家族四世五公,德望垂范千秋。东汉时期平舆县令张熹,焚身求雨,舍身为民,美名世代流传。汉末平舆人许劭、许靖兄弟,每月初一评论天下时事,在乱世之中为时政点评人物、举荐人才,称“月旦评”。他们对人物的评论不虚美,不隐恶,不挟私情,砺俗击浊,声名远扬,时称平舆“二龙”,留下了点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千古评说。众多的文物遗迹和历史典故表明,平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原文化的支脉——天中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平舆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在39~47米之间,坡降1/4000~1/6000。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经县境,小洪河县境内长50.2千米,流域面积939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73%,汝河县境内长20.54千米,流域面积290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22%。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兼有两种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暖,雨水较为充沛。年平均气温15℃,1月份平均气温3.6℃,最高气温14.9℃,最低气温-2.9℃,平均降水量43.8mm。7月份平均气温28.6℃,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21.2℃,平均降水量140.6mm。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时,无霜期230天。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优势突出。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盛产小麦、玉米、芝麻、大豆、油菜、花生、蔬菜、瓜果等。相传神农氏炎帝尝百草时曾来到平舆汝河畔,品尝平舆芝麻,惊其异香,称之为“百谷之首”。平舆白芝麻常年种植面积在2.7万公顷左右,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以庙湾一带生产的槐山羊皮为原料加工的皮张统称“庙皮”,“庙皮”曾是历史上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的汉口路皮革之一。平舆年产皮革50万张,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产地,东和店镇皮毛交易市场有“中原皮都”之称。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9.25亿立方米。县城区25平方公里以内的深层地下水为锶和偏硅酸复合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储量达30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可提供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每年输出到全国各地的建筑防水防潮大军达10万多人。这些防水防潮大军遍布全国,他们中的带头人,不仅成为平舆劳务输出和劳动致富的领军人物,也为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的还当选为所在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当地的“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防水防潮已经成为平舆叫响全国的一大劳务输出品牌,平舆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

近年来,平舆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城镇建设和工业经济双轮驱动,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突出城乡统筹,突出民生改善,努力在城市建设、主导产业、招大引强上实现突破,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等“四个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五大产业”发展、“五大片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3亿元,增长8.9%,居全市第四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居全市第一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居全市第四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4亿元,增长20.4%,税收占比达到70.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居全市第二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备注 1
山东区划地名网 山西区划地名网 四川区划地名网 河北区划地名网 陕西区划地名网 湖北区划地名网
辽宁区划地名网 南京区划地名网 杭州区划地名网 湖南区划地名网 河南区划地名网 中国行政区划网